jzjz066142 发表于 2014-4-14 18:30:56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
         不可否认,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国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方面的成绩决不应低估,决不容抹杀,更不应妄自菲薄。但是也要看到我们教育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学习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是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般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策略。这是因为后者往往只是指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教学模式则要涉及若干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或取得某种教学效果,老师们往往将多种教学方法、策略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趋于相对稳定,这就变成一种模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指两种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结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设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便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我认为,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这一实质,不仅是形成深层次整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的必要前提,也是帮助我们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育改革具有何等重要意义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实质,才有可能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