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1316868 发表于 2014-4-14 21:55:04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业的发展,中央银行原有的货币政策目标框架日趋失效。1990年,新西兰政府率先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瑞典、芬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士、冰岛、挪威等国家,甚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或转型国家,如智利、以色列、秘鲁、韩国、波兰、墨西哥、巴西、泰国、捷克等都相继将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度框架,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使得通货膨胀目标制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本文试图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寻求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2]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从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实践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承诺维持一个具体的长期通货膨胀水平,长期价格稳定将是压倒一切的首要的政策目标。重要的是,通货膨胀的目标值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预防通货紧缩与预防高通货膨胀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仍使用通常意义上的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水平计量指标,[3]这主要是因为消费价格指数是进行经济预测的核心指数,具有更新快,数据的滞后期较短、可信度高、易为公众所接受和理解、不易被中央银行所控制及有利于提高通货膨胀水平的信誉度等特点。[4]
  第二,在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值的约束下,为达到产出稳定等其它目标,中央银行短期内拥有采取灵活政策的权力——这就是“弹性通货膨胀目标”这一术语的真正含义。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采用有弹性的区间通货膨胀目标,他们遵循一条基本原则:政策的灵活性不能以损害中央银行的信誉为代价。[5]
  第三,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货币政策决策者保持实质性的开放和透明,例如,应定期公布通胀形势报告,并让公众参加政策讨论。从国际实践来看,波兰、西班牙、瑞典等国家由中央银行公布;巴西、以色列和英国由政府公布,不过中央银行也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南非等国家是由中央银行和政府共同公布。公布的内容主要有: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局限,包括确定通货膨胀目标的理由;公布通货膨胀目标,不仅包括通货膨胀的目标值及其决定它的依据,而且还包括价格指数、目标期限和目标区的类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偏离通货膨胀目标的原因。[6]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济学解释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在人们的理性预期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人们对政策的预期偏差,在长期看是无效的,货币政策不但是无效的,而且扰动正常的经济周期,使得经济偏离常态。但许多国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且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通货膨胀目标制中体现了信息充分的思想。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终极目标之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正是物价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是终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因为它没有中间目标,在它的作用结果中不确定性因素减少。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目标为例,作为中间目标的货币供应量要实现的目标是多元的且不确定的,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但也可能向其反方面作用,造成经济周期的紊乱,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结果是明确的。在确定通货膨胀目标之后,货币当局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而且中央银行或政府会定期公布货币政策的实施结果。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减少了居民的搜寻经济信息和做出相应判断的成本,从这点来看,它又是有效率的。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也能够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果。
  2.通货膨胀目标制中体现了货币中性经济思想。按照货币数量主义的观点,货币中性就是使得货币增长都表现为名义价格的提高上,对真实经济变量不产生影响。即货币供应使得:真实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换言之,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那种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任何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货币政策。由于真实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率既定的前提下,相当于货币供应增长率与真实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固定关系,在实际经济中利率和汇率水平等一系列因素要不断的调整,调整的目标是通货膨胀不超过设定值,实际上也就是货币增长量与实际经济增长相一致,这是货币中性的一种体现。货币中性是货币政策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可以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这一点也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有效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条件
  
  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都是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这些国家具有许多相同的市场经济特征,如中央银行具有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浮动等。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条件主要有: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由于政府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在两者的目标发生冲突时,缺乏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屈从于政府,从而无法完成既定的通货膨胀目标。[7]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要求相当高。首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上要具有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测,独立的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贴现、道义劝告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市场干预和调节,引导社会公众预期,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公开设定的区间。其次,中央银行应摆脱“财政控制”,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受财政政策的支配或者制约,否则,大量的、持续的财政赤字将加大通胀压力,这将削弱货币政策在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并迫使中央银行采用高通胀率的货币政策。当然,基于银行体系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防止政府实施金融压制,对于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来说,还要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银行体系。  2.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度。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其货币政策无一例外的具有很高的透明度。透明度是公众判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信息基础,目的在于使公众了解并相信央行的政策意图。[8]货币政策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能够使公众获得更多的货币和金融政策信息,提高市场潜在的效率。同时,透明度也使得中央银行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其在做出决策并执行时更有责任感,尤其在中央银行被赋予很高的独立性的时候。
  3.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变动是货币政策变动的信号。从理论上说,利率具有及时性、可测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下,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和投资决策受利率波动而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总需求水平,最终导致物价和通货膨胀的变化。[9]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能够通过资金供求双方不断变化的交易及时反映出来,其变化从根本上说能反映经济的运动状态。从以上各国实践历程中可以看到,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递的主要工具,真正成为了市场需求和投资、消费决策的主要参考指标,市场化的利率在调控经济活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浮动汇率制。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固定汇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为了确保汇率目标的实现,必然要通过基础货币的扩张或收缩进行外汇干预,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对价格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通过可信而又透明的方式向公众表达自己优先考虑价格稳定而不是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信息。因此,中央银行实现一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必须在浮动汇率制下。
  
  四、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管理的启示
  
  我国把调控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种目标下,货币不是中性的,正是这种不是中性在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累积通货膨胀。中央银行把M1、M2的增长率定位公开目标,并希望它能够成为抵御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以及GDP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的前提下,提高货币供应量是一种有利于政府和企业的选择,因为货币供应量提高会累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财富再分配,这种分配有利于政府和企业。按照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供应的增长表现为真实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和,可是在我国,由于货币传导机制的缘故,后两者加起来小于前者,即一部分货币供应迷失了,货币数量公式变化为:真实经济增长率+迷失的货币=货币供应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这个公式反映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与此同时,并不是因为有利于政府和企业的货币非中性的货币政策就可以长期使用,已有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减弱,而且从现有经济形势来看,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已经到左右为难的阶段——扩张性宏观政策害怕膨胀,紧缩宏观政策害怕通货紧缩。基于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的困惑,当前我国能不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呢?笔者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暂时还不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中央银行还不具备独立性、利率的决定还没有市场化、汇率还是属于有管理浮动汇率制、金融抑制现象普遍存在、金融业市场化改革还未完成、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灵等情况下,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情况及其应用条件分析可知,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如果盲目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会造成通货紧缩和失业率上升。
  但是从目前许多国家实施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并取得成功的实践来看,这种单一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而实际上,这四个目标很难同时实现。因此,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实施侧重点不同的宏观政策目标。如,目前我国失业人口和隐性失业人口的比例较高,就业压力很大,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可以把降低失业率作为首选目标,其余目标可做为兼顾目标。
  
  参考文献:
  [1] Alina Carare Andrea Schaechter, Mark Stone, and Mark Zelmer: Establishing Initial Conditions in Support ofInflation Targeting,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Affaires Department, IMF Working Paper,June2002.
  [2] 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 安德烈·沙赫特,马克·斯通,马克·策尔默.新兴市场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 Klaus Schmidt-Hebbel Matias Tapia: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ion and Results In Twenty Inflation-Targeting Countries,Central Bank of Chile,Working Papers,NO166,July 2002.
  [5] 钱小安.货币政策规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 Paul R Masson, Miguel A Savastano, Sunil Sharma.通货膨胀目标法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框架吗[J].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季刊,1998,(3).
  [7] 刘斌.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7).
  [8] 奚君羊,刘卫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思考——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J].财经研究,2002,(4).
  [9] 江其务.论新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J].金融研究,200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