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1316868 发表于 2014-4-15 22:54:29

析欧元挑战美元及其前景


析欧元挑战美元及其前景




  欧元启动后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构成了现实的挑战。欧元与美元之争实质是欧美之间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与世界经济多极化大趋势相适应,国际货币格局演变也将走向多极化,但欧元要取得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地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一

  欧元启动以来,在经历种种考验之后,现已确立并牢固占据世界第二大货币地位,对美元地位形成了挑战。

    (一)国际计价单位的职能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货币与欧元建立了联系汇率制。欧元启动使特别提款权的确定发生了变化。如1996年,特别提款权一揽子5种货币的权重,分别为美元39%、德国马克21%、日元18%、英镑11%、法国法郎11%。1999年,仍是5种货币,但马克和法郎相应变成了等值的欧元32%。2001年,调整成了4种货币,分别为美元45%、欧元29%、日元15%,英镑11%。虽然美元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欧元与马克或法郎相比,与美元的差距较小。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元仍是主要计价货币,但以欧元计价并统计有关数据的做法越来越普遍。

    (二)国际交易中介的职能

  大多数将本币与欧元建立联系汇率的国家,为维护各自汇率稳定,将欧元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干预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欧元与美元全球交易额比过去马克与美元交易额高10%。欧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高于欧元区成员国原货币所占份额的总和。就外汇交易市场增长情况而言,欧元是最有活力的货币。

  欧元区与区外贸易的50—60%使用欧元结算。欧元区国家对区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出口贸易中,以欧元结算大幅增加。西班牙向欧元区外的出口用欧元结算的比重由2000年的49%增至2003年的58%。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情况相似。从全球看,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

    (三)国际价值贮藏的职能

  现在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约占五分之一。与欧元建立联系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的大部分是欧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欧元作为国际融资货币的作用日显突出。1999年,欧元启动当年即一举超越美元,在国际债券发行中居首位。非欧元区居民持有的欧元面额的债券存量已增至8000亿欧元。2003年,欧元在国际债券存量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约20%增至30%以上。而美元面额债券的比重维持在45%左右。同年,欧元在国际债券发行额中的比重约为39%,接近美元的45%。

  与国家货币不同,国际货币的地位是由市场力量即主要是需求因素决定的。在其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欧元之所以形成了对美元的现实挑战,是因为具备了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综合条件。

    二

    (一)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其他国家对其货币就越有信心,需求也就越大。欧元启动以来,虽然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不及美国,但欧元的出现对欧元区经济增长与经济社会改革产生了积极效果,包括汇率风险消失、交易成本降低、货币金融稳定、投资消费便捷、价格透明可比、竞争气氛加浓、市场统一以及各项改革推进等,增强了欧元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地位。2002年,欧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0733亿欧元(按购买力平价),相当于美国的75%,是日本的2.3倍。欧元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欧元区经济的庞大规模及其相对稳定性,支持了欧元的稳定及其各项货币职能的发挥,有助于欧元地位与欧元区经济发展形成互动。

    (二)币值的稳定性

  在国际交易中使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既可减少货币持有人的风险,避免投资人的资本损失,也可减少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时间和费用,以及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交易成本。币值包括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只有这两方面都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持货币持有人的信心。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其稳定性表现为通货膨胀率高低。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的平均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上下。欧洲央行为建立可信度和稳定物价,实施“双支柱战略”。第一支柱为货币供应量,欧洲央行制定了与物价水平相关的中期相对稳定的货币供应量。第二支柱为物价发展预测,包括一系列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对物价发展提供早期信号。五年多来的情况表明,欧洲央行的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尽管在这期间不乏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动荡,但其注意把握政策调整的时机和幅度,较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物价稳定有助于降低长期利率和通货膨胀风险支出,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支持了欧元的稳定与拓展。

    (三)对外经济开放度和依存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度越高,对外贸易和投资占全球比重越大,其货币就越具有普遍的国际接受性,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在外汇市场上也会被广泛使用。一种货币要成为主导国际货币,除要求对外经济开放度高之外,还要求对外依存度低,这样可以避免外部因素的强烈冲击,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从贸易情况看,欧元区的经济开放程度高于美国。2002年,欧元区的贸易额达26383亿欧元,比美国高出24%;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3%,高于美国的22.6%。欧元区贸易额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表明其对外经济开放度较高,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较深。由于欧元区贸易额较大,其他国家可以通过正常的贸易获得欧元,也可使用欧元购买本国或其他国家需要的贸易商品,欧元的国际地位就较强。美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较低,抗外部干扰和风险的能力较强,这一点对欧元挑战美元不利。但欧元区的贸易依存度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相比属于低水平。

    (四)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

  一国或地区只有具备发达的金融体系,才能为其货币持有者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为各国投资者及中央银行提供成本低、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也能使进出口商能任意地运用、调度资金和兑换其他货币,以及对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随着外国居民和官方持有一国货币数量的增加,客观上也要求该国开放金融市场,为非居民手中的该国货币提供价值储藏、投资增值的场所。金融市场开放为持有该货币的非居民解除后顾之忧,从而保证该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欧元启动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快、自由度和容量扩大,增强了欧元的吸引力,促使国际资本向欧元的转移和欧元国际货币职能的拓展。

    (五)政治实力和影响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指出:“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创造了强有力的货币。”欧洲统一货币固然是经济行为,但观察经货联盟计划的制定过程不难发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动机。欧元启动,又反过来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欧盟按计划实现了扩员目标。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正式签署《欧盟宪法条约》,充分显示了欧盟国家领导人加快一体化建设的政治意愿。欧盟规模扩大及其政治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增强了其政治实力和影响力,为稳定和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提供了政治和信心支持。 三
  欧元成功启动和初期良好运行为进一步拓展影响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看,欧洲统一货币与欧洲经济发展和政治一体化将进一步积极互动,并促进世界经济区域化、多极化和全球化,从而将对美元构成更大的直接挑战。

  首先,欧元的国际地位根本上取决于欧盟的经济实力。从中长期看,各成员国终会全部加入单一货币联盟。探讨欧元未来的地位可将欧盟作为整体来考虑。1.从经济总量看,欧盟东扩后增至25国,人口增至4.5亿,面积增加了23%,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13l与美国相当。从人口数量看,欧盟比美国拥有更大的内需市场。2.从贸易情况看,欧盟贸易总额已超过美国。东扩使欧盟作为世界最大贸易集团的地位更加巩固。3.欧元稳定有较好的基础。除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欧元稳定在制度和法律上都有保障。《马约》除以法律形式保障了欧洲央行体系的独立性之外,还为加人欧元区的国家规定了经济趋同标准。欧元启动后,欧元区国家仍要遵守这些标准。《稳定与增长公约》还规定了对财政赤字的非保护原则和赤字超标的处分原则。控制通膨是币值稳定的基础,限制财政赤字堵住了其间接诱发通膨的途径。4.从金融市场看,欧洲投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将使欧元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增强,为欧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其次,欧元运行对欧洲政治联合不断提出新要求,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欧元的政治基础。《欧洲宪法条约》进一步显现了欧盟的超国家性质,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重大突破。条约将对加快欧洲政治联合、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产生深远影响。欧盟东扩使对欧洲政治一体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欧盟国家将力争改变“美欧主从关系”,与美国争夺在欧洲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主导权。欧盟的政治地位上升将增强外部对欧元的信心。

  再次,欧洲统一货币促进世界经济区域化、多极化和全球化。1.欧洲统一货币为其他地区货币合作开创了先河,将进一步对区域货币和经济合作产生带动和示范效应。包括日元国际化和东亚货币合作在内的货币力量的发展,将对美元地位提出新挑战。2.欧元给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因素。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所带来的效应,一方面是欧元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货币对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外部世界透过欧元探索改革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改革的实质是改变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国际货币新格局,反映经济多极化的需要。3.欧元启动也是欧洲对经济全球化作出的一个反应。欧元不仅对区域货币合作,而且对促进未来“世界货币”的形成起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货币向单一化方向发展,本质上是对主权国家货币力量的弱化。在世界形成统一货币之前,地区货币的出现及其部分或完全取代主权国家货币是一种阶段性选择。无论是世界统一货币或者地区货币,都是对美元霸主地位的挑战。

   当前,与美元的地位和影响相比,欧元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欧元赶超美元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欧元挑战美元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一)欧元汇率的不稳定性

  虽然欧元有了较扎实的基础,但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妨碍汇率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欧洲经济结构性问题非短期所能解决;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和经济周期的不同步,单一货币政策无法同时满足成员国不同政策需求;以货币稳定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与放弃货币主权后只能运用的财政政策不协调的矛盾,将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效率;欧盟尚没有一个整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协调机制,有可能造成政策协调的混乱,对《稳定与增长公约》形成冲击;成员国在税收、福利补贴、失业救济及养老金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能否得到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欧盟的稳定;经济政策协调困难可能影响欧洲央行的独立性;欧盟这一级财政预算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美国联邦预算则占20%,欧盟可调度的财力有限,不利于其各项政策的实施;高度的经济一体化与滞后的政治一体化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欧盟经济实力增长的局限性

  目前欧洲尚未加入欧盟的国家为数不多,欧盟通过扩员增强经济实力的空间已相当有限,未来欧盟经济实力增长将主要取决于一体化的深化以及内部结构调整的进展。无论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看,还是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后劲看,美国都要强于欧盟。2000年欧盟里斯本特别首脑会议提出,要努力在2010年之前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然而,欧盟委员会2004年1月21日发表报告承认,由于成员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盟在赶超美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方面进展缓慢。目前欧盟各国的人均产出只相当于美国的72%。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4月27日发表的硏究报告显示,在整体经济竞争力方面,欧盟仍落后于美国。欧盟东扩也带来新的经济问题。如欧盟人口增加20%,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加5%,意味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12.5%。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赫2004年4月30日表示,新入盟的10国必须首先达到《马约》规定的各项标准后才能加入欧元区。欧洲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如欧盟改革不力,成员庞杂的集团可能陷于松散状况,甚至有后退的危险。

    (三)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复杂性

  信誉对货币来说至关重要,信誉的建立需要制度的统一。历史上,货币的统一和信誉是通过政权统一来实现的。欧盟虽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离政治统一还相差很远。欧盟真正的防务联合刚刚起步,安全上仍离不开美国,军事力量与美国无法相比。总之,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影响相关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欧元的背后实力支撑显得底气不足。

    (四)欧元与美元关系的两重性

  美国是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元霸权具有深厚的实力基础。欧元对美元,如果只讲竞争,不讲合作,必然得不偿失。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欧元与美元的合作与竞争长期并存,合作本身是对欧元挑战美元的一种牵制。在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的背景下,未来欧元不是直接取代美元,而是填补美元独家担当主要国际货币的不足。如果任由市场力量影响而不主动合作,则欧元和美元都可能变得不稳定,这样将对欧美双方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欧元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在国际货币合作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特别是同美元合作。

    (五)美国应对挑战的主动性

  面对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早在欧元面世之前,美国政府就决定加快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于1988年和1992年先后达成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加墨自由贸易协定》。在此基础上,美国又提出了“美洲倡议”,将目光转向中、南美洲,力图建立泛美经济合作关系,亦即建立美元的“后院”。1999年欧元启动对于促成建立北美货币联盟具有重要影响。面对日益强大的欧元,美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力,强化美元在亚洲、拉美和大洋洲的主导货币作用,并加强同非洲等地的经贸关系。这些都是在加强美元的经济基础。美元化是美国维护美元地位、推进自身经济政治利益可以借助的重要工具。美元化是先于欧元化的一种客观存在。目前美国内虽然对美元化的利弊尚未达成共识,但实际上乐观其成。美洲将在事实上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美元化地区。

    (六)货币关系变迁的历史惯性

  历史经验表明,在位主要国际货币已拥有的规模经济、网络效果以及公众长期形成的货币使用习惯等因素,使该货币产生了一种“短期内惯性”,其他货币挑战并取而代之并非易事,除非有一种巨大的冲击促使旧的均衡向新的均衡过渡。总体上看,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和对外经济影响力与美国相差不大,已经可以支撑欧元成为一种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但由于“短期内惯性”,对欧元的需求不会在短期内大幅上升。伯格斯滕承认,他本人和蒙代尔曾经对欧元迅速挑战美元过于乐观,低估了美元作为在位货币具有的优势。在货币问题上,先占优势和惯性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一领域中的历史过渡一直都不是平稳和线性的。

    四    展望欧元挑战美元态势以及国际货币格局演变,其主要趋势是:

  第一,从长远看,美元地位下降难以根本改变,欧元挑战美元霸权乃大势所趋,这是由欧美实力对比决定的。从发展角度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已与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很不相称,欧元启动必然对美元地位发起有力的挑战。随着欧元运行顺利和币值趋稳以及欧洲政治一体化推进,欧元今后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元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局面终将形成。

  第二,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从启动到成为主要国际货币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欧元也不例外。一方面,欧元运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定和不利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美元的主导地位是国际金融市场长期发展的产物,美国将长期保持金融、经济和综合实力优势。加上惯性因素,使得经济因素对货币国际地位的影响往往有滞后效应,美元在国际经济中占主导的状况还会沿袭很长一段时间。

  第三,美元霸权将比当年英镑霸权持续时间更长。首先,今天的美国在经济实力上远远超过当年的英国。其次,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受到世界大战的冲击,制度变迁中惯性因素的影响难被打破。有专家认为,20世纪30、40年代英镑与美元的地位转换与21世纪初期美元与欧元的地位转换前景的重要区别是战争因素。当年英国经济和海外金融地位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促使英镑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急剧衰落和终结。而美元今天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形。

  第四,欧元对美元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未来国际货币格局不只是欧元一家挑战美元,日元和东亚货币崛起也是大势所趋。它们的崛起伴随着欧元挑战美元的进程,使得欧元与美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国际货币格局总体上呈现多极化趋势。这与世界经济多极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相一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析欧元挑战美元及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