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发表于 2014-4-23 13:13:29

千亿盈余与「一国两制」


千亿盈余与「一国两制」




 本年度预计港府将有千亿以上的财政盈余,这样庞大的盈余是怎样得来的?答案非常清楚,这正是中央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全力支持香港经济发展所生成的巨大效应而带来的。我们应该饮水思源,一方面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另方面也要继续集中精力于香港的经济发展,不宜再用动辄上街游行等激烈手段和中央对抗。

 近日,本港各大传媒都在热烈谈论本年度政府的财政将有巨额盈余,由于较早时政府公布现年度首八个月已经有506亿元盈余,而未来几个月也是利得税和薪俸税入库的时节,许多专家都估计整个年度的总盈余将高达千亿以上,很有可能创香港有史以来盈余最高的纪录。

 这固然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政府有了这么多的钱,就可以做很多巩固香港基础和改善民生的事情,香港经济长期繁荣稳定就有了坚实的保障。不过,回想三四年前,香港遭受到金融风暴和非典的双重打击,整体经济处于低谷,百业凋零,民生困苦,不少人士饱受负资产的困扰,寝食难安。特区政府面临连年赤字,不得不开源节流,努力灭赤,在03/04年度还将薪俸税的标准税率由原先的15%提高到16%,利得税的税率也由15%提高到17.5%。

国家大力支持本港经济复苏

 短短几年,情况为什么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香港经济为什么能够急速反弹?我认为,这是由于中央坚决贯彻「一国两制」,对香港采取全力支持的正确方针政策,加上内地改革开放近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致。

 我们分析一下香港政府财政巨额盈余的来源,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据悉,财政盈余主要来自楼市向好,卖地成绩理想、股市畅旺,令股票印花税收入大增、利得税和薪俸税收入增加等几个方面。

 香港楼市畅旺,百业兴盛,主要是受惠于国家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及信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令海内外投资者对香港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经济发展,也为香港外贸和物流运输等行业造成了新的发展机遇;开放内地旅客来港自由行,全年内地游客数量约达一千多万,为香港带来上千亿元的收入,刺激零售等服务行业增长。加上公司普遍盈利,打工仔收入多了,利得税和薪俸税自然就相应增加。

 股市方面的效应更加明显,中央全力支持内地的大型国企和民企来港上市,令这两年内地企业来港上市进入空前的高峰期,单是工商银行H股2006年在港上市时,就筹集近1100亿元,创下香港甚至亚洲最大宗新股集资额纪录,促使了香港证券市场的集资金额跃升至全球第2位,仅次于伦敦。

 进入07年,内地企业来港上市浪潮更是一波接一波,截至11月底止,港交所成为全球集资金额最多的交易所,共录得2870亿元,占全球集资额的13%,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内地企业。在这样畅旺的股市之中,政府的股票印花税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了。

 当然,香港经济的复苏也与广大市民的共同奋斗分不开。但是,如果没有了中央的大力支持,香港又怎么可能迅速克服罕见的金融风暴和「非典」危机,在不到一年多就大幅度反弹,经济自2004年下半年,连续保持了十几个季度的增长直至今天这样好的局面。

全力发展经济 稳步推进民主

 香港回归祖国后,有「一国两制」的良好制度,有这样一个国运昌隆、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强大祖国支持,真是非常幸运。现在的环境这样好,大家应该饮水思源,一方面千万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落实好「一国两制」;另方面也要继续集中精力在香港的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和尽量改善民生,解决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使到香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富创意及特色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大城市。

 当然,讲经济发展不是排斥政制发展,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于香港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的特别行政区,其政制发展的主导权在中央政府,我们在推动香港民主进程时,应该采取积极和有建设性的做法。
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近香港政制发展所作出的决定,其实是一个充分考虑到了香港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也吸取了广大市民的意见,包括中产人士的意见,并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尤其是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明确了2017年行政长官可由普选生成,之后立法会可以实行全部议员由普选生成。这就为香港未来的政制如何按照基本法所规定的循序渐进原则,最终达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全面普选,勾划出了具体而清晰的路线图,也可以说是回应了香港社会多数人的要求,符合了包括广大中产阶层在内的主流民意。

 对此,我们应该予以支持并努力凝聚共识,逐步付诸实现。即使还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和沟通,不宜动不动就采取上街游行示威等激烈的对抗方式。否则,只会是损害了「一国两制」,影响了特区与中央的互信关系,反而有可能延误了香港的民主发展进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亿盈余与「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