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54321 发表于 2014-8-19 19:34:15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摘要】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资料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中西医结合治法、综合疗法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病 医内治法 中医外治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合疗法

    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属于中医学“乳癖”的范畴,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占乳腺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 但以25~50岁多见,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初潮早、低胎产状况、大龄初孕和绝经迟的妇女为发病的高发人群[1]。中医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与肝、脾、胃、冲任等脉有密切关系,其发病与肝失疏泄,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致气滞血瘀,痰凝结聚而成。有文献表明,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于乳腺癌的癌前病变[2,3]。故积极治疗本病是防治乳腺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显示出稳定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有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中医内治法

  1.1辨证论治赵志民等[4]

  将乳腺囊性增生病辨证为肝郁痰凝、冲任不调和气滞血淤三型。对于肝郁痰凝型,采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以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浙贝、牡蛎、赤芍等);对于冲任不调型,采用调摄冲任,疏肝祛淤,以二仙汤合逍遥散加减(当归、鹿角胶、巴戟天、仙灵脾、仙茅、菟丝子、柴胡、桃仁、瓜蒌等);对于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淤,软坚祛痰,以失笑散合开郁散加减(蒲黄、五灵脂、柴胡、郁金、浙贝、丹参、生牡蛎、莪术、法夏等)。魏开建[5]对于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采用逍遥蒌贝散加减(柴胡、半夏、香附、莪术、丹参、浙贝母、海藻、瓜蒌、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对于冲任失调型,给予二仙汤加减(香附、柴胡、浙贝母、海藻、乳香、仙茅、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益母草等)。

  1.2专方治疗

  许映絮[6]使用归芍散结汤(当归、赤芍、橘核、浙贝母、柴胡、枳壳、香附、穿山甲等)为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56例,结果治愈47例,好转8例,无效1例。邢玉新[7]采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郁金、夏枯草等)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72例,结果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者为30.2%,就乳房肿块而言,100例有显著好转,8例为基本消失。

  1.3中成药治疗潘华等[8]

  采用乳癖消片(鹿角、蒲公英、昆布、夏枯草、鸡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芦等) 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66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31例,好转3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7%。杜玉香等[9]采用血府逐淤口服液为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20例,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38例,显效50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81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97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12%。

  1.4   中药周期疗法何少霞[10]

  采用中药周期给药法治疗4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即经前采用疏肝理气,活血散结,用《医方简义》的芎归疏肝汤加减(柴胡、香附、青皮、当归、川芎、蒲公英、王不留行、海藻等);经后采用温肾助阳,调摄冲任,用《景岳全书》的右归丸加减(鹿角霜、淫羊霍、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山茱萸、熟地黄、何首乌等)。结果临床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5%。

    刘晓雁等[11]将14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周期组、消癖1组、消癖2组、三苯氧胺组。中药周期组根据月经周期,经前疏肝活血予消癖1号,经后温肾调冲予消癖2号,治疗3个月。结果中药周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周期组于治疗后3个月卵泡期催乳素(PR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2中医外治法

  2.1中药外敷治疗党鸿毅等[12]治本病84例,将乳脐散4 g置脐窝部固封,3 d换1次。结果:平均用药50d,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吴耀持[13]治本病,治疗组40例,用古神脐疗磁贴于神阙穴及患处,1次/d,连用20~30 d。对照组40例口服三苯氧胺10 mg,2 次/d,连用3个月(月经期停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85%。

  2.2针刺治疗郭英民[14]治本病520例,治法:胸组穴:屋翳、膻中、合谷;背组穴:肩井、天宗、肝俞。肝火者加太冲;肝肾阴虚者去合谷加太溪、肾俞;气血两虚加足三里、脾俞;月经不调加三阴交;乳痛甚加乳根。针刺得气后,接G6805型治疗仪,用连续波,胸、背组穴交替使用,1次/d,月经期停治。经治10次,结果总有效率95.6%。

  2.3穴位注射治疗刘忠等[15]治疗本病108例,分别取双侧足三里、曲池、阴谷、阴陵泉、少海、曲泽等穴,将丹参与VitaminB12注射液按1∶1的比例进行穴位注射,每穴1ml,隔日1次。经过10次的治疗,结果治愈88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9.07%。

  2.4刮痧、拔罐治疗孟宪恺等[16]治本病53例,取乳房对应背部。①刮痧:局部涂以刮痧活血剂,刮至局部出痧为止。②拔罐:对出痧部位进行拔罐,发泡后取罐,再刺破水泡,包扎固定,后饮热开水,1次/周。经治5~15 次,总有效率98.1%。

  3中医内外合治

    李仕金等[17]自1989~1995年间采用自拟舒肝散结汤(柴胡、枳实、香附、赤芍、昆布、郁金、蒲公英等)和药物乳垫(将三七、血竭、儿茶、芒硝、三棱、川芎、红花、山甲、元胡等药混合研粉, 均匀撒布于乳罩状海棉垫上)内外合治乳腺囊性增生病760例。本组病例服药最短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平均2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463例(占60.9%),好转267例(占35.1%),无效30例(占3.9%),总有效率96.1%。

  4中西医结合疗法

    屈宏[18]采用三苯氧胺联合中药(当归、白芍、柴胡、香附、川芎、穿山甲、三棱、莪术等)治疗乳腺增生病152例,结果痊愈40例,显效3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7.8%。张广清[19]采用微波(MH2C2型乳腺病治疗仪)热疗加中药(消癖酊)治疗乳腺增生病934例,结果治愈517 例,显效256 例,无效161例。陈凯[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988~1995 年收治的2270例病例采用乙烯雌酚、黄体酮、溴隐亭等西药;中成药选乳块消、小金片等;中药汤剂如二仙汤、逍遥散等。疗程3~6个月,追踪观察1~7年。1996~2002年收治2100例,以中药汤剂解郁化痰消癖汤为主,配以西药他莫昔芬、维生素E,中成药小金片、乳康片等,治疗3~18个月,追踪观察1~6年)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痛症4370例,结果显示1988~1995年收治的单纯乳腺囊性增生症810例总有效率86.79%,单纯乳痛症562例的总有效率为90.75%;乳腺囊性增生症合并乳痛症898例,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症总有效率为90.98%,乳痛症总有效率为90.59%。1996~2002年收治的单纯乳腺囊性症896例,总有效率为100%。 5综合疗法

    马宏光等[21]分别采用中医疗法(柴胡、当归、白芍、牡蛎、夏枯草、桔核、昆布等药物煎汤内服)和综合疗法(在内服上述中药的同时,配合三苯氧胺、维生素B6和谷维素口服,并辅以心理治疗)治疗乳腺增生患者268例,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8.7%,复发率13.2%;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复发率7.9%。两组间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

  6展望

    由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癌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临床上及早而又切实有效地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对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依据激素紊乱理论,采用抗激素药物治疗,起效快但作用难于持久且毒副反应多。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却有很强的优势,并且它在延缓、阻断及逆转乳腺增生病向乳腺癌发展方面具有可行性[22]。中医治疗方法很多,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摄冲任、软坚散结为其大法。虽然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较满意效果,但起效慢,治疗周期长,且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疗标准不统一。因此,今后在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研究上,应统一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疗评定的标准,加强有效中草药的筛选力度,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大胆采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周家萍,杨 华.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发病成因的分析和预防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85.

  [2]Tavassioli FA,Norris HJ.A comparision of the results of long-tern follow up for atypical intraducal hyperplasia of the breat[J].cancer,1990,65(3):518.

  [3]Vorherr H.Fibrocystic breast disease pathophysiology,pathmophology,clinical picture and manag- ement[J].Am J Obstet Gynecol,1986,154(1):161.

  [4]赵志民,李 琳,李卿明.辨证施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38例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1):29.

  [5]魏开建,林芬.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78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9,9(2):10.

  [6]许映絮.归芍散结汤为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56例[J].新中医,1997,28(2):48.

  [7]刑玉新.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7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3):231.

  [8]潘 华,张 驰.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66例[J].陕西中医2005,26(12):1327.

  [9]杜玉香.血府逐淤口服液为主治疗乳腺增生1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9(29):536.

  [10]何少霞.中药周期给药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J].吉林中医药,2005,24(5):28.

  [11]刘晓雁,林 毅,司徒红林,等.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2002,23(9):995

  [12]党鸿毅,任应波.中药外敷神阙治疗乳腺增生84例[J].陕西中医,1996,24(5):236.

  [13]吴耀持.古神脐疗磁贴治疗乳腺增生4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6,22(2):44.

  [14]郭英民.电针治疗乳腺增生52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5,12(10):19.

  [15]刘 忠,赵丽云,冀晓丽.合穴治疗乳腺囊性增生108例[J].中国针灸,1996,14(10):47.

  [16]孟宪恺,庄绪霞.刮痧拔罐治疗乳腺增生病[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33.

  [17]李仕金,刘广庆.内外合治乳腺囊性增生病76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1997,13(4):41.

  [18]屈 宏,张雪民.三苯氧胺联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15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2):1157.

  [19]张广清.微波热疗加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2(10):622.

  [20]陈凯.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痛症4370例[J].医药论坛杂志,2001,24(17):22.

  [21]马宏光,郭改会,潘瑞芹.乳腺增生病的综合治疗[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5):262.

  [22]宋爱莉,叶 林,李静蔚,等.乳复汤对乳腺非典型增生病证结合造模大鼠微循环的影响[J].山东中医,2003,22(10):6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