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类] 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8005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0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5:3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 要】笔者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针对一些高校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且存在着诸种误区的情况,就如何破除认识误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理顺教育管理体制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及误区 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的引出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祖国的希望。作为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许多高校的资料业已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它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使众多的莘莘学子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自我方面饱受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的折磨。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导致休学、退学甚至产生攻击、自杀等过激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更阻碍了他们自身的成材和对社会应有的贡献。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到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所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力度已经是施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势在必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常见障碍性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最大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和应对障碍性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出发点,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识,优化个人品质,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在整个大学生生活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某个或某些问题的困扰。笔者通过阅览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类相关报刊杂志及其他资料,对其中常见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请教有关专家给予指导,现大致归纳、罗列出这样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性问题:
  (1).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如入学适应问题:告别中学时代,进入"象牙塔",大学展现给大学生的是一个全新面貌的生活。自我的不断觉醒、所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条件的变异必将给每个大学生带来学习、生活、交往方面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心理问题,这都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感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
  (2).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如人际关系失调问题:现今,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际能力的孱弱,一旦受挫便会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情绪表现;
  (3).恋爱与性方面引起的情感冲击。如大学生性际交往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生理、心理发育机制渐趋成熟,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难免出现知识和行为偏差,考虑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情感易冲动,无法正确应对恋爱,失恋问题及性意识困扰和性压抑。这会使他们在情绪、自我评价、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干扰,由此引发诸多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4).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如自我意识和挫折适应问题: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便因缺失或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再加之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生活上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很少经受过挫折锻炼,故一旦出现大学生活与梦想的落差、自己与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差异和面临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时,便无法摆脱而产生颓糜、偏执、逃避、自闭等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
  另外,值得补充强调的是:由于高校扩招和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难与贫困生群体的增多,导致他们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这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新动向。

  三、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和认识误区

  目前,就内地而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我国面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正式发端于1985年北师大心理测量与服务中心的成立,随后,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到1990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始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3年3 月国家教育部专门发文《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和途径的地位的确立。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亟须改善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看,城市快于农村,沿海快于内地,有的地区甚至至今仍未有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即使在同一地区,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导致各校的发展失衡且没有应有的地位和时间保障;
  (2).理论研究簿弱,有待突破。至今还没形成适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理论基础,且定位不清,主要是还没有搞清楚它与其他心理学教学、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常常把它们割裂或等同起来。因此,其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操作,不能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指引;
  (3).从业者科学化水平不高,缺乏规范管理。心理科学的评估技术的应用不足,滥用不规范的量表,忽视测试信度和效度,仅凭测试结论来推定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者的培训与监核尚未正规化,尽管国内高校多已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从事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兼职居多或半路出家,其中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的,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
  (4).在机制、经费与人员储备上没有根本保障。各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地位低,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深入学生,更没有精力展开理论研究,又因为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隶属关系不明确,一般挂靠在学生处、德育室、校医务室、心理教育科研部门,甚至有多个部门齐插手或都不过问的情况,故直接导致无人监督、无人管理。而受过心理专业训练的人员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之职称不明确,工作报酬低,硬软件设施短缺,使得有限的师资流失严重。

  近年来"心理咨询" 一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大众所熟识。但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误区:
(1).指鹿为马,一孔之见。容易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学生的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工作,或就是仅针对有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进行诊治;传统观念深厚,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为不光彩的事情,片面的推定自己或他人不正常或有心理疾病。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基本停留在解决已出现的消极心理问题上而恰恰缺少那种挖掘、培养和塑造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机制;
  (2).混为一谈,过份盲从。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同起来或完全割裂,不能做到有效的界定及提出针对性的区分和评判。即使在出现相应心理偏差问题情况下仍寄希望于只要去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后便能立竿见影,短、平、快的解决一切心理问题并可以一劳永逸;
  (3).认识偏颇,主次不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评价出现极端化,如过度追捧或一味排斥。笔者认为:目前人类对生理疾病尚无一针就可以全面免疫和终身免疫的良剂,何况年轻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笔者更尊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途径的观点。它的预警和矫治功能在现实应用中确实不可或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其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它关系日后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而如何更好的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则需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各方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与努力。至今,教育部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途径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作出了进一步的科学规范。笔者就此谈一些对策和建议:

  1、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上高校党政工作议程,制定具体设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尤其出现的恋爱及性际交往失调问题的大学生,更要注重引导,不再用"一刀切"和"杀鸡敬猴" 的传统解决手段;
  (2).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必要条件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主要包括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心理师资队伍,配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如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电脑硬软件、心理治疗仪等设施;
  (3).落实责任、建立防控机制。学生管理部门和院(系)部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严密的防范监控机制,特别是关注恋爱学生、贫困学生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等。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正规教育体系。

  (1).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以心理咨询机构为阵地和堡垒,着力培养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安排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等有关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课程,并列人学生必修课;周期性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使大学生系统的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心理卫生的一般知识及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成立学生心理卫生组织(社团、协会)。把心理学爱好者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与指导,培养一批学生骨干,由他们去开展"同伴教育"将更有亲和力、说服力。同时,通过协会开展多种心理活动:如团体辅导、大规模地心理健康普查等。因为大学生群体面临许多共同的人生发展课题和相似问题,他们也更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因此,适当开展诸如"人际关系训练"、"领导才能拓展"等活动,让学生相互接纳、理解、支持、帮助达到改善和适应的目的;
  (3).及早预防,构建心理档案库。高校要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采集的数据信息经整合和统计后再构建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档案库,有的放矢的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咨询、治疗。这样有助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能及早的危机干预从而避免、控制了一些惨剧和极端事态的发生。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网络体系。

  (1).加强班级、宿舍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班风好坏,直接影响学风、校风,而良好的学风、校风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愉快的情绪;
  (2).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校刊、橱窗、板报等媒体,通过第二课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社会实践与调查、学术交流、勤工俭学、科技服务等等。这不仅能使大学生在"玩"过程中增长才智,发挥特长还可以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心态,更快乐、健康的成长与成材。

  4、引导大学生自我调适,积极应对现实。

  (1).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指导,塑造自信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欲根本上调整大学生的心态,主要依靠学生自身主动正视与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人比人,气死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最优秀的人也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最失败的人也有成功的时候"。这就要求大学生坚信自己、客观地评价和接纳自己;
  (2).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培养诚信品质。交往可以使人增智,友情可以使人欢悦。校园是个小社会,我们应先广交朋友而后交知心朋友。在待人接物时,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诚信待人;
  (3).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建立积极的防卫机制。在遭遇挫折、打击或不公正对待时,要懂得自我保护;多用生活的哲理、模范的事例、行为来激励自己;学会倾诉和分享来及时转移和宣泄不良情绪和压力;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涵义,不苛求自己与他人,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处世。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只有破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种认识误区,理顺管理体制,获得政策支持和补给保障,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只有学校教育部门、家庭、社会、大学生自身四方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步人全新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孔 燕,江立成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 教育报.2002.5.23(1)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员)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上)[M].民族出版社,2002

  [4]周 涛,王晓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27~29
  [5]胡爱忠.从课桌文化看大学生的心态[M].教学科研,广西职业技术教育,2004,(1).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6 12:14 , Processed in 0.0624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