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 中风B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复制链接]

4339

主题

434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0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4: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病例选择
        选择2009 年8 月~2010 年5 月间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 例,均来源于河南省嵩县中医学院中风科。
        1.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发病后72 小时入院;年龄40~75 岁的两性病例。
        诊断标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① 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的体征;⑥应作CT或MRI检查;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风痰瘀阻证。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
        次症: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在辨证分型中证型单纯者为首选对象,两型并见但以一型为主者为次选。
        1.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标准
        参照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最高分45 分;最低分0 分;轻型0~15 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
        1.4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75 岁之间;③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证者;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中型,积分在16~30 分者;⑤病程在急性期,发病在72 h~2 w之间的患者。
        2.1  分组与治疗
        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了做到组间可比性,两组病人均进行既往史和伴发病评分,方法见文献。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基本疗法,方法: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胞二磷胆碱(0.75/d),低分子右旋糖酐-40(500 ml/d),葛根素(0.4/d)及脱水剂和76.66/或抗生素等。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B方(本科室提供方,院见药房熬制),每次200 ml,早晚各1 次,口服。两周为1疗程。
        2.2  观察指标
        2.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2.2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199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各项积分减少计算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4 天的症状体征变化,舌苔脉象的变化。
        2.2.3  血脂测定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德国宝灵曼公司试剂盒。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采用酶法。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4 天的各项指标的变化。
        2  实验室观察结果比较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TC、TG、HDL-C、LDL-C治疗前后差值经配t检验P<0.01,说明治疗组可降低血清TC、TG、LDL,升高血清HDL-C;除HDL-C外,治疗组血脂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经t检验P<0.05,进一步表明治疗组对血脂有改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C、TG、HDL-C、LDL-C,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疗程时间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未显示明显的降脂作用。
         
        2.2  两组治疗前后TCD资料比较
        见表2。
         
        aP<0.01  与对照组比较;bP<0.01  治疗前
        由表2后配对比较可知,对照组和治疗组MCA、VA、BA的血流速度Vm、Vs、Vd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两组MCA、VA、BA的Vm、Vs、Vd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经t检验P<0.01;两组MCA、VA、BA的Vm、Vs、Vd治疗后比较,经t检验P<0.01。以上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对MCA、VA、BA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加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3)
         
        由表3可知,对照组共30 例,基本痊愈为0 例;显效1 例,占3.33%;有效18 例,占60.00%;无效11 例,占36.67%。治疗组30 例,基本痊愈1 例,占3.33%;显效6 例,占20.00%;有效19 例,占63.33%;无效4 例,占13.33%。经秩和检验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66.33%,治疗组总有效率86.66%,经χ2检验P<0.05。以上表明,两组疗程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分级差异显著,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
        2.4  两组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
         
        由表10可知,对照组共30 例,基本痊愈为0 例;显著进步4 例,占13.33%;进步16 例,占53.33%;无效10 例,占30.33%。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2 例,占6.67%;显著进步12 例,占40.00%;进步13 例,占43.33%;无效3 例,占10.00%。经秩和检验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经χ2检验P<0.05。以上表明,两组疗程治疗后临床疗效分级差异明显,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中风发生的机理主要表现为风痰上扰、瘀阻脑络,故熄风化痰、活血通络当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重要治则。
        中风B方正是据此而设,药物组成:清半夏、川芎、赤芍、酒大黄、全瓜蒌、石菖蒲、天竺黄、茯苓、血竭、全蝎、僵蚕、山楂等。
        3  临床与证候疗效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表明:①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66.33%,经χ2检验P<0.05,两组疗效分级差异明显,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④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χ2检验P<0.05,两组疗效分级差异显著,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本课题研究结果说明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中医证候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在提高中医症候疗效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风B方能够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中风B方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时,立足于活血化痰、熄风通络,能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中医临床症候,可作为治疗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有效药物组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15 12:02 , Processed in 0.0562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