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经济] 战后金融外交与美国金融霸权

[复制链接]

1106

主题

1112

帖子

333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2:3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金融外交的缘起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奠基人摩根索,强调国家间关系的实质是追求权力、显示权力和扩张权力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他是对的。冷战以来的国际关系现实证明,世界上主要大国仍然把权力当作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断追求权力、炫耀权利,把外交当作是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国家获取权力的一种战略手段。一旦外交手段失去效用,替代手段就是军事力量的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和十九世纪的欧洲国际体系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如果我们转换视角,从构成国家力量的基础要素--经济和金融方面来分析我们的时代,人们就会发现,与维也纳体系相比,当今国际关系体系的显著特征是:金融力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各个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造成某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国际金融的主要职能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本的边际效用,这必然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寻求合适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成为推动全球化的强大动力。国际金融造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国家力量盛衰的一个重要源泉。对强国来说,对外投资和政府援助意味着对落后国家经济的广泛渗透,并对其国内政治生活产生影响。对受援国来说,外资、援助和贷款必然使本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主仆依附关系,它们在获得投资和贷款的权益时,常常被迫接受发达国家附带的苛刻还债条件和政治条件。
实质上,一个时代的国际金融体系,往往是体现该时代霸主国利益的霸权体系。霸主国通过国际金融手段对国际经济和外交事务施加深刻的影响。霸主国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它的货币是全球金融关系的基础,它的资本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资金来源。一旦国际金融发生危机,只有霸主国家才能发挥某种"起死回生"的关键作用。① 所以,美国等西方列强充分认识到金融力量的巨大作用,它比核武器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可以在不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利用自身强大的金融实力,冲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以达到和平时期控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命运、实现建立稳定的全球霸权体系的目的。金融外交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第一层意思是指,金融力量与军事力量一样,成为当代大国外交的一种新式的、更加有效的武器,以此来作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一个手段。另一层意思则表明,由于金融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加强,强国政府不再单纯将金融事务交给下属职能部门处理,而是上升到国家重要利益的高度,通过各种外交手段不断处理各国之间的金融事务及其争端。现代金融外交产生于二战后期,发轫于一战期间。
金融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产生于十九世纪。从1870年起,英国等工业国家积累了大量资本,导致对海外的资本输出,给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因素。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政府加强对本国企业的宏观控制:银行、铁路、电力、电话。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大批地把企业收归国家所有,以致形成一种共识,政府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民族国家正在变成经济机构。②两次世界大战促使欧美国家政府进一步突破亚当·斯密的禁区-政府不干涉私人经济活动,使民族国家变成财政国家。就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欧美国家的政府十分寒酸,因为根据历史惯例,一个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少超过国民收入的5-6%,大部分财富散布在人间。世界大战改变了这种局面。战争期间,所有交战国的经济已全部货币化。政府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对人民的财富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由政府控制使用,纳税人只保留很少一部分作为个人消费和投资。纳税人已经将经济主权转让给政府,而政府滥用这种主权,无限制的借贷和征税以充当战争费用。以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为例,这两个欧洲最穷的国家,在一战期间通过借贷和赋税获得的资金甚至超过它们国民的年收入。国民财富迅速从实物形式转向货币形式,政府控制和滥用国民财富的权力巨大无比,而那些能够主导欧美国家金融体系的列强必然是世界霸权国,英国扮演了这一角色。
显示英国强大的地方不在于庞大的殖民地、威名远扬的不列颠舰队和生气勃勃的工业生产,而在于它控制了近百年的国际金融体系。1914年,英国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投资于外国铁路、港口、城市基础设施和购买外国政府债券,英国的投资者和金融家从海外的投资中获得了高额利润。英国成了靠投资生活的国家。③ 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已经直接影响到英国的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因此作为经济霸权国家,英国十分关心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通过政府和英格兰银行管理着世界金融体系。英国实行英镑与黄金兑换挂钩的金本位制,英镑成为一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使用英镑结算。英国还实行帝国特惠制,在英镑区实行低关税政策。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从世界霸主的地位跌落下来,英王陛下王冠上的宝石黯然失色。英国的经济体系遭到战争毁灭性的打击,英国的国国库在两次大战中消耗殆尽。1945年,英国海外资产损失40亿美元,出口贸易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外债高达120亿美元,黄金储备降至100万美元。④
显然,英国经济囊中羞涩,虚弱的财政收支已经无力支撑起大英帝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尊严。没有强大的金融力量支持,英国必须淡出国际舞台中心,让出世界霸主的宝座。另一位世界霸主开始粉墨登场了。促成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强大动力是战后初期美国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雄厚金融实力。美国在规划战后国际体系时清醒认识到,美国依靠军事力量无法成为世界霸主,苏联同样拥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军事力量。美国的杀手锏则是它能运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创造一个美国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通过实现经济霸权来达到实现政治和军事霸权的目的。美国政治军事霸权迟至九十年代完成,而经济霸权早已实现,这一过程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开始的。
二、追求金融霸权体系的美国金融外交
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已设想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货币联盟,由它取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作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收取利息,发行国际通用货币。美国政论家约翰·内伦尖锐指出:凯恩斯是一个极力鼓吹以经济帝国主义取代政治帝国主义,以金融资本垒筑帝王宝座的投机者。⑤ 凯恩斯的思想在远离欧洲本土的大西洋彼岸的到了回音。1941年,正当欧洲战场上空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时刻,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首席经济顾问怀特,已经敏锐觉察到战争结束后美国可能承担的历史使命:取代英国,成为新时代的世界经济霸主。为此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建立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秩序的方案。"怀特计划"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建立稳定基金,一次保证国际汇率的相对平衡;二是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贷款帮助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迅速恢复经济,支持穷国发展生产。"怀特计划"为正在寻求主宰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美国领导层提供了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方案,因此,摩根索财长和罗斯福总统猛然叫好,命令怀特起草正式文件提交总统审批。
凯恩斯设想的流产是因为大英帝国的财力无法支持如此雄心勃勃的经济霸权构思,而怀特计划的成功启动,在于美国已经具备主导国际金融体系、实现世界经济霸权的雄厚实力。美国在上个世纪末已经跃居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但尚未从心理上做好争霸世界的准备。美国通过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霸权意识猛然醒悟,同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美国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额的一半以上,对外贸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黄金储备高达200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59%,这为建立一个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创造了必要条件。⑥ 而作为参战国,美国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战争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又为它自己平添不可估量的政治信用。于是,威力无比的军事机器、深谋远虑的政治外交为美国建立战后国际金融体系扫清一切道路上的障碍。
1944年炎热的夏季,盟军发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计划"霸王战役计划",不久,以凯恩斯为首的一批盟国经济学家接受罗斯福总统邀请,乘坐"玛丽女王号"前往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参加重要的国际金融会议,商讨成立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事宜。布雷顿会议的召开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正式形成。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会议同时决定成立另一个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贸易组织(ITO),以监督国际贸易活动。但这一设想真正付诸实施却被推迟了50年,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告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完全按照美国方式组建和运作,成员权力的大小根据他们交纳的股金进行计算。美国在IMF88亿美元的本金中承担了27.-5亿美元,在世行的100亿美元股金中,美国缴纳了32亿美元,因此在这两个国际金融组织中,美国拥有足够的否决权。有些国家则缴纳很少一部分股金,如巴拿马只缴纳了0.002%的世行股金,因此他们的投票权利只具有象征意义。世行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总部设在美国。
从布雷顿体系的内容来看,美国从稳定汇率、对外援助和自由贸易三个角度勾勒了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框架,其核心思想是: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经济体系里面,充分维护和实现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为美国遏制苏联的外交政策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取得的最大成功是:在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中,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的支付手段,规定各国政府可以按照35美元等于一盎司的固定比价,随时向美国用美元兑换黄金。各国货币的汇率严格与美元挂钩,上下浮动不超过1%,自己不得随意贬值或升值,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如此一来,美元成了关键货币,美国可以充分享受戴高乐所说的美元特权而带来的种种优惠条件。当别国为外汇储备增减忙碌时,为对外贸易逆差加剧苦恼时,美国可以心安理得地通过印刷货币、增加美元供应量来解决本国外贸逆差,并且直接控制国际资本的流动。
美国推动建立世界银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方式,加强同战后需要重建的那些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将它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纳入美国所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之中。同时,美国可以在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复兴的名义下,将本国大量过剩的资本输出海外,寻求新的利润市场。世行虽然对海外国家提供低息贷款,但对接受国要求非常严格,而发展中国家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贷款之前,世行通常派遣专家全面审查援助项目,保证贷款用于指定的项目。1946年9月,智利申请世行贷款4000万美元。为了配合贷款申请,智利政府作了精心的文字准备,详细说明贷款的用途,结果被世行借口智利银行信用不好而否决。世行的第一笔贷款还是给了美国的欧洲盟国--未来的北约成员法国、丹麦、荷兰和卢森堡,总共4.97亿美元,几乎等于世行可借资本的总额。世行贷款方向主要转向广大亚非拉国家,但接受贷款的第三世界国家必须没有任何债务。1948年3月,智利与其债权国类达成了偿债协议后,才获得了世行的第一笔发展贷款共计1.35亿美元,用于智利的大坝建设。⑦
世界贸易规则制订应该是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因为几百年以来,贸易税收一直是西方列强和政界名流最重要的财源之一。同国内财源相比,许多国家更容易和更愿意从贸易关税获得财政收入,因此这些国家的关税率定得相当高,这种情况对美国相当不利。美国很想利用战争造成的相对经济优势,消除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美国曾经极力主张打破英国的帝国特惠关税制度,这一制度使英国出口商品在进入英联邦国家市场享有特惠关税。至1945年,美国已经同27个国家谈判了32项互惠贸易协议。但同时美国又不愿意快速开放本国市场,1945年美国出口商品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这样使得它在倡导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自由贸易体系时显得顾虑重重,步履维艰。布雷顿森林协定中对自由贸易的承诺远远落后于其他的承诺。⑧(美国衰落,123-126)四年之后,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为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确立了三项原则:(1)不歧视、多边主义和对所有签署国实行最惠国待遇;(2)通过减少贸易壁垒来扩大贸易;(3)所有签署国之间实行无条件互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世界贸易制度或执行贸易政策的普遍准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4 05:04 , Processed in 0.0555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