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医学] 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细胞体积改变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3609

主题

360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6: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细胞体积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34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和8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元进行检测,并测定3组人群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FIB明显增高(P<0.01);其红细胞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平均体积均较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及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对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 凝血功能; 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小板平均体积;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凝血功能变化及血细胞体积的改变在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患者体内的血栓前状态、抗凝血功能减退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对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进行检测,分析凝血功能及血细胞体积改变对DM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1.1.1 DM患者67例,男37例,女30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4岁。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DM的诊断标准[1]。其中DM无微血管病变(DM1)组33例,有微血管病变(DM2)组34例,均被临床诊断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1.1.2 正常对照组 86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男49例,女3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岁。血糖、血脂、血压均正常,排除肝、脑、心、肾等疾病。

  1.2 仪器和试剂

  1.1.1 试剂 法国Diagnostit Stago公司生产的原装配套试剂及定标物、质控物;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原装配套试剂及定标物、质控物;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原装配套试剂及定标物、质控物。

  1.1.2 仪器 法国Diagnostit Stago公司生产的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贝克曼库尔特HmX 5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以及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方法

  清晨空腹状态下用含0.109mol/L柠檬酸钠0.2ml的真空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ml,充分混匀,3000r/min,离心20min,分离血浆用于检测凝血功能;用EDTAK2真空抗凝管抽静脉血2ml,充分混匀,用于检测MCV及MPV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操作方法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均于2h内完成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各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见表1。表1 DM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测定结果比较注:与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 P<0.05。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M2组PT、APTT、TT显著降低(P<0.05),FIB明显增高(P<0.01)。

  2.2 各组MCV、MPV、HBA1C测定结果比较表2 DM组与对照组MCV、MPV、HBA1C测定结果比较注:与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 P<0.05;# P<0.01。

  表2显示,与对照组及DM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DM有微血管病变组MCV及MPV均显著增高(P<0.05),HBA1C增高极为显著(P<0.01);DM无微血管病变组HBA1C较对照组增高显著(P<0.05)。  3 讨论

  DM微血管病变是DM并发器官病的病理基础,也是DM预后的决定因素[2]。本研究通过67例DM患者和86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凝血功能、MCV以及MPV的检测,发现DM有微血管病变与DM无微血管病变及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显著降低(P<0.05),FIB明显增高(P<0.01);MCV、MPV在微血管病变组较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 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HBA1C比较均增高显著(P<0.05,P<0.01),说明实验组患者3个月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

  DM患者微血管病变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微血栓形成为特点,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及神经病变等。本研究DM患者FIB增高证实其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而有微血管病变患者FIB增高尤甚,同时PT,APTT,TT显著降低,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提示有微血管病变的DM患者存在高凝状态。FIB除本身参与凝血外,其升高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减慢。

  MCV在微血管病变组较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高,提示红细胞体积增大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其机制可能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上的Na+K+ATPase,Ca2+ ATPase活性降,低细胞内Na+,Ca2+浓度增高渗透压增大,水分主动进入细胞,造成细胞体积增大。由于DM患者存在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微血管管腔相对狭窄,红细胞体积增大后,其变形性下降,引起血粘度增高,血流量减少,微循环有效灌注不足,造成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缺氧,从而导致或加重DM的微血管退行性改变及其他并发症[4]。

  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容易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活化。由于血小板大量活化,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应减少而刺激骨髓代赏性增生,血小板生成旺盛,外周血中出现大量新生血小板,这些血小板体积大,富含各种细胞器,故MPV增高。MPV主要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状态密切相关[5]。大体积血小板较为年轻,含较多致密颗粒,酶的活性增加,而且粘附和释放能力以及聚集能力增强,尤其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

  因此,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及MCV、MPV,对DM微血管病变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1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 钟学礼,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9~103.

  3 王世俊,张翊。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测定.现代实用医学,2003,14(3):148.

  4 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微循环学杂志,2004,14(3):91.

  5 刘竟.血液病血小板MPV,PCT,PDW的检测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48~49.

  6 李德奎,刘跃,朱名安,等.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801~8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4 13:10 , Processed in 0.3687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