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从音乐的道德属性看亚里士多德对鲍埃修的影响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14: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摘要:鲍埃修是中世纪著名的音乐美学家,其音乐美学思想中关于音乐道德属性的见解颇受古希腊音乐美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本文从教育、净化、精神享受的角度出发对鲍埃修音乐美学思想中的亚里士多德渊源予以深度的剖析和理性的诠释。

  西方音乐美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对欧洲以至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世纪音乐美学家鲍埃修关于音乐道德属性的认知更是集纳了古希腊音乐美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智慧。鲍埃修强调音乐对于性格和道德的影响。他认为:“音乐不仅与思索有关系,而且也涉及道德。没有什么比得到甜美方式的安慰和受其相反情况的打扰更与人性相一致了……”因为音乐不仅是进而研究哲学的入门,它在青年的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与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是古希腊美理论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是纯粹的科学经验探索与音乐净化的教义共存,他”在关于美的艺术之性质的整个探讨中,都背着道德主义包袱”。他把音乐按照其性质分为三种乐调,即伦理的、实践和行动的、狂热的,并认为学习音乐的目的是教育、净化、精神享受

  一、教育目的

    亚里士多德提供了希腊理想主义最可能实现的人文方式,他认为只有理智的操练才能持久地维护灵魂的稳定性。在亚里士多德那里,道德最后达到的伦理社会的、理想的崇高境界对他的时代来说完全是一首陌生的赞歌,是希腊因之而成为伟大国家的赞歌,是生动活泼的民族意识的赞歌。他认为音乐是形成人性格的一种重要力量。受雅典教育思想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应属于智育部分的文学作品和诗歌的阅读、欣赏、吟唱等都划归到音乐教育里面。他认为明智是统治者所专备的品德,被统治者所专备的品德则为信从”。被统治者可比作制笛者统治者则为笛师,笛师用制笛者所制的笛演奏。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六个成分即形象、性格、情节、言辞、歌曲、思想,他强调的悲剧情节的完整和紧密,就成为后来的“三整一律”的根据。他指出悲剧(原意”山羊之歌,是缪斯之艺,包括诗歌、舞蹈和音乐)能起到教化的作用.借此获得心理健康,并最终对社会道德有良好影响。音乐能对人类的性格和行为给予显著的影响。音乐与灵魂之间是模仿关系.因为特定的旋律或节奏或调式是美德和特定动作的模仿如果小心的运用能影响人类个性的音乐就会有好的教育效果”IS]。模仿论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阿夫洛斯管和竖琴这一切实际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它们都用节奏、语言、音调来模仿,对于后二种或单用其中一种,或兼用二种,例如阿夫洛斯管、竖琴乐以及其它具有同样功能的艺术(如排萧乐)只用音调和节奏(舞蹈者的模仿则只有节奏.无须音调.他们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而另一种艺术则只用语言来模仿……。

    亚里士多德通过模仿说解释道音乐直接模仿七情六欲.亦即灵魂所处的状态——温柔、愤怒、勇敢、克制及其对立面和其他特性.因此人们聆听模仿某种感情的音乐时,也就充满同样的感情;如果长期聆听会诱发卑鄙感情的音乐,就会被塑造成卑鄙的性格。总之,如果人们听不正经的音乐(与狂欢节有关的节奏、独立的器乐曲、专业性的炫技),就会变成不正经的人;反之,常听正经的音乐,就会变成正经的人。因此音乐应该列入青年的教育课程里。音乐教学是适合这种年龄的,因为音乐在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善。艺术不仅一般地应该服从于善.更应该服从于最高的善.即服从于最高组织的目的.服从于城邦的最广大的利益。最适合教育目的的调式是严格的、从容的多里亚调式.而阿夫洛斯管或竖琴之类用于技巧比赛的乐器均不宜用于教育。应该采用那些能够使听者变成高尚的人的乐器.吹奏竖笛会使人的El型变得丑陋。他主张选择富于伦理性质的旋律和曲调摒弃颓唐无力、令人悲伤忧郁的曲调。对于儿童,尤其要注意选择兼具优雅和富于教育因素的音乐。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对中世纪时期著名的音乐美学家鲍埃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论音乐的体制》中鲍埃修谈到”造物主使音乐与我们相关,可以让我们的品质高贵或堕落……音乐如此的成为我们本性的一部分,以至于没有它我们会一事无成。”以他为代表的中世纪音乐美学思想中有重声乐轻器乐、重歌词轻曲调、重说教轻情感的观念并有关于道德的比喻和象征的倾向即“人体就是一台为赞美神而调好了音的管风琴把宗教的戒律和旋律的甜美结合起来……给诗篇加上和谐动听的旋律,使得灵性幼稚的儿女自以为不过唱唱歌的时候,心灵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鲍埃修认为音乐能美化人的心灵,音乐不是一种无谓的消遣和享乐.其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他在《哲学的安慰》中谈到.演说术只有在以下条件下应用才是正确的.即不要脱离我们的教导,要和音乐一起出现,音乐要用七弦琴伴奏得很协调,音乐用快的和慢的调子来和演说术相配合。”

  二、净化目的

  净化”(Katharsis)的古希腊词源本意为祛除罪过。悲剧使人“净化”无疑指人通过欣赏悲剧打通艺术悲剧与生活悲剧的通道,使艺术经验走向生活经历和体验.从而反映生活使人接受震撼和教益.从而达N,D灵提升、道德净化的El的。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另一版本的审美教育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不在教育范围之内,它指的是对于容易产生怜悯和恐惧情绪的人所产生的一种作用同狂欢节的紧张所产生的作用相似,……正是通过戏剧音乐的类似作用.才可以使一切人——只要他们容易产生怜悯和恐惧情绪——经受一番伴有快感的净化和慰藉”。

  亚里士多德重视音乐不仅是作为教育家重视音乐对性格的影响同时更注重其净化功能。在政治篇》中他把阿弗洛斯管看作一种没有对观众起到好的道德影响的乐器.甚至有一种放荡的影响。对其使用将要限制在那些表演所产生的影响与其说是教诲不如说是一种去除情感的方式的情况之下”。音乐能够直接传达一种运动和刺激一种毅力,而这种运动和毅力是人心道德活动的基础。音乐依靠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运动而获得了道德性质.例如高亢的音调直接模仿激昂的心情。他主张通过音乐、绘画进行美感教育,在进行体育、美育,智育的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德育。德育的任务是净化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与欲望,培养”中庸”、”公正”、节制”、“勇敢“等美德。亚里士多德把”净化”作用的思想用以解释音乐他认为奥林普斯的诗歌能鼓舞其宗教狂热。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模仿.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格。音乐调式在本质上不相同.听的人从每一条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有些调式使人悲伤庄重,像所谓的利底亚调式;还有一种能促成温和稳健的性格,这就是多利亚调式的特殊效果弗里几亚调式使人进入激动的狂暴之中。混合利底亚调式使人倾向悲伤和庄重或轻松。”承袭着亚里士多德思想的鲍埃修对音乐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决不允许适用不符合他的要求的曲调、节奏、调式、乐器等等。他认为不同的调式表现不同的、特定的情绪并因而具有伦理教育意义,只有希腊的多里亚调式和弗里季亚调式可以保留.只有在这种调式基础上形成的乐调才可以保留,一切使人陶醉或悲哀情调的乐曲都必须排除。中世纪音乐美学思想认为”拨弹乐器可以宣告天堂.铃鼓预告肉体的灭亡……”鲍埃修则说:听过天使发白天堂的神奇歌声的人居然还要去听剧院的淫荡歌曲和花哨旋律,岂非荒唐!”就如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篇》中谈及的:如果我们聆听可以对心灵产生狂热影响的宗教旋律,他们就会得到恢复.好像经历了有疗效的净化治疗……那些感受到怜悯、害怕或其他情感的人一定明确地受到了这种方式的影响,在这样一种情感加于每个人的情况下,其他人也一定如此所有这些人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快乐的净化和救赎……”音乐的净化作用不仅能使宗教狂热的人安静下来,同时也能使受哀怜、恐惧以及其它情绪影响的人平静下来。也就是说音乐的净化作用是广泛的.有力的;各种情绪受到净化之后.心里感受到一种快感,而这种快感是无害的。

  三、精神享受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篇》中谈及:大部分现在的人参与音乐是因为它所带来的愉悦的缘故……我们自己的本质不止是想能够适当的工作,还要以恰当的方式获得闲暇。闲暇是所有活动的唯一基本原则。”他允许音乐除用于教育外也可用于娱乐和心智的享受。因为“音乐不能只是为了一种益处而使用而是有许多,成为宣泄目的的辅助教育……以及通过放松和紧张过后的调剂来促进对文明的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听音乐是高尚的享受,”无害的娱乐”,因为音乐”不仅含有美的因素,而且含有愉快的因素,幸福在于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人们承认音乐是一种最愉快地东西,无论是否伴有歌词。”柏拉图认为最好的音乐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但是,他不同意音乐艺术的尺度是娱乐”;亚里士多德则把音乐列入教育课程,就是为了让所有受教育者学会消遣闲暇,因为闲暇是人们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他认为:如果音乐是一个人在闲暇时间适宜的追求的话,那么它一定是使思想向上和对自由人有价值……演奏音乐的训练是对音乐进行良好判断的需要,年轻人都应该演奏乐器,而在年老时放弃他们将感谢在年轻时所学的这可以让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判断精美音乐和获得愉悦。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教益与快感兼而有之论者。他认为艺术能引起人的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悲剧所产生的快感知识、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净化后的那种特殊的快感被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悲剧的快感”。悲剧给人快感.完整地事件给人快感,惊奇给人快感布景给人快感,音乐的节奏给人快感等等。

  《荷马史诗》中曾有这样的名句:”只有它(音乐)才配被邀请到欢乐的宴会。中世纪音乐美学思想一般都具有很功利的教化目的,但是以鲍埃修为代表的音乐美学家还是谈道:长笛意味着对参加永恒的快乐的哭泣基萨拉琴给忠诚的信徒以永恒幸福颠覆不破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7 16:20 , Processed in 0.4859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