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学] 关于宋代赵州宋氏家族盛衰原因初探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6: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 宋代;宋氏家族;兴盛;衰落

  论文摘要 赵州宋氏家族从北宋前期开始崛起,历经三、四代的较为昌盛的时期,之后便逐渐衰落下去,其兴盛时间较短,只有50来年的光景,具有宋代家族忽兴骤衰的一般特征。宋氏家族盛衰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因素,也同当时宋代的、、战争以及重文政策密切相关。

  同当时的大多数家族一样,赵州(今河北赵县)宋氏家族也是通过科举兴家。宋绶在真宗大中祥符初年被赐予进士出身,实为家族发达之始。宋绶在仕途上较为顺利,终于位居执政,为宋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他在、史学方面很有成就,奠定了以儒学传家的家风。宋绶的两个儿子敏求、敏修,相继考中进士,虽然在仕途上未能赶得上其父亲,然在文学上的成就超过了宋绶,并进一步将家族的文学传统发扬光大,受到当时士大夫的高度称赞。时人将宋氏家族与钜野晁氏家族相提并论:“宋兴五十载,至咸平、景德中,儒学文章之盛,不归之平棘宋氏,则属之澶渊晁氏。二氏者,天下甲门也。”这是宋氏家族最为风光的时候。到宋敏求的子孙辈,他们大都凭借父祖辈的恩荫步入仕途,中科举者更加少见,并且仕宦上大不如前,多为中下级官吏。元符年间,宋氏家族藏书的焚毁,更是为家族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从宋敏求的儿子辈时,宋氏家族就已经开始衰落。宋辉是南北宋之交的有望振兴宋氏家族的关键人物,但他为官口碑不佳,其名声甚至给宋氏家族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靖康之乱以后,家族支系分散,尽管有中进士者,但也没有显达的,而且在上的造诣也不如前辈那样光彩照人,这时宋氏家族彻底衰落。宋驹以后,宋氏家族再也没有闻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赵州宋氏家族从北宋宋绶开始算起,绵延至南宋,历时将近200年,其兴盛期只有短短的50多年,衰落的时间长达100多年,至南宋宁宗末期,彻底退出了舞台,再也不见有人列籍仕版,甚至没有该家族成员活动的记载。
  
  一、宋氏家族得以维系的原因
  
  1、荫补做官
  荫补,又称为“恩荫”、“任子”、“门荫”、“世赏”等,是朝廷根据官员职位、官阶的高低而授给其子弟、亲属、门客以相应的官衔和差遣的制度。宋代是荫补制度最为泛滥的时期,荫补名目繁多,如郊祀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转官荫补等等,宋代多数七品以上官员均享有荫补权,尤其是宰辅等高级官员可补数十人之多。荫补制度最大的受惠者是宰辅,他们在职期间乃至去职以后,子弟、亲属都从这项制度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宋代的入仕途径最主要的便是科举和荫补,而在宋代官僚中,荫补入仕者占大多数,据张希清先生估算,宋代平均每年由各种恩荫补官者平均不下500人,比科举每年平均取士约361人的数目大得多。
  宋代重视科举出身人,大多数家族是以科举起家,家族成员通过不断参加科考中举做官进而得以显达,维护作为官僚世家的地位,但其他因素如恩荫、婚姻关系等等在维系家族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宋代既有一些显著的科举家族,如河南吕氏、东平梁氏、钜野晁氏家族,这些家族中先后有几十位中进士,做高官;也有一些进士较少的家族,如管城毕氏、河内向氏等家族,这些家族中曾出现过宰相等高官,并为子孙的恩荫打下了基础,虽然也有进士,但并非代代中举,子孙凭借祖先的余泽而代代步入仕途,却也能绵延几十年乃至百年之久。以恩荫来维系的家族可以说是宋代大多数家族的一个特征,宋代赵州宋氏家族正是这样家族的代表,宋绶是以科举兴家,官位最高,位至副宰相,从而为子孙后代恩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宋氏家族通过科举入仕者非常有限,据现有资料,该家族中只有第三代宋绶,第四代宋敏求兄弟三人,第七代宋坼,第九代宋驹中进士,只有六人而已。整个两宋时期,宋氏家族的成员差不多都是通过恩荫步入仕途的。
  
  2、家中丰富的藏书是其得以维系的文化保障
  赵州宋氏家族作为一个藏书世家而著称于世。宋代延续二世以上的藏书家庭绝大部分是仕宦之家,如新喻刘氏、钜野晁氏、明州史氏等都是宋代著名的仕宦大族。丰富的藏书不仅为家族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为子孙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使得大多数藏书世家的成员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得以维持儒学家风和门风。
  如钜野晁氏自晁迥以下,以翰墨为业者连续六七世,不但藏书之富为世人所称道,而且“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要归功于其家族中丰富的藏书。“自王文献、李文正、毕文简、赵文定四三公,富有九氏百流之书,而晁氏尤瑰富闳溢,所藏至二万卷。故其子孙粹掌励志,错综而藻绩之,皆以文学显名当世。”更为典型的例子是新喻刘氏家族。自刘氏家族的开创者刘式死后,夫人陈氏聚家中藏书于一室,名曰“墨庄”,教五个儿子晨夕苦读之,后皆相继考中进士,以经史之学见重于士大夫。
  赵州宋氏家族也是一个有名的藏书世家,藏书达三万多卷,而宋绶、敏求父子都以文学、史学显名当世,后代子孙大都能继承诗书传家的家风。陆友仁便指出了宋氏前后四代家风不衰之故:
  宋宣献公绶,杨徽之外孙,徽之无子,尽付以家所藏书。后与父皋同在馆阁,每赐书必得二本,子敏求、敏修,并以文学见称于世,其藏书之盛有以也。
  可惜的是宋氏家族的藏书在哲宗元符年间因火灾毁于一旦,对于以学术传家的宋氏家族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损失,对后世子孙的学业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3、良好的家庭和家族成员的潜心向学是其得以维系的内在动力
  宋代的人普遍重视家庭教育,认为“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许多家族延师蓄书教子,或由父兄执教,或由母教。宋绶的父亲宋皋长年在馆阁任职,是个饱读诗书的儒学之士,对其子有不小的影响。宋绶的母亲杨氏出身于书香门户,是翰林侍读学士杨徽之的独生女,杨徽之以诗文闻名当世,杨氏又知书达礼,史载她“贤明通书,治家有法”,足以担当治家训子这一重任。宋绶的父亲死后,杨氏“每躬自训教,多有规戒”,使宋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杨氏的家教颇为成功。宋绶自小聪颖,史载他“幼聪警,额有奇骨”。而欧阳修记载他的事迹更加体现少年时期他的聪慧过人之处:“宋宣献公绶、夏英公竦,同试童行诵经。有一行者,诵《法华经》不过,问其‘习业几年矣’,曰:‘十年也。’二公笑且悯之,因各取《法华经》一部诵之。夏公七日,宋公十日(一作五日),不复遗一字。人性之相远如此。”宋绶最终能够博通经史百家,时人也多把其成就归因于母教,可见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的成才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宋敏求的母亲,出身于官宦世家,也有一定的文化。她逝世后,蔡襄为他写挽词,称赞她的贤德:“世阀推台路,嫔贤秉国钧。生缘随迹化,归处觉空真。训子清风在,传家令德新”。
  在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宋氏家族的成员大都好学不倦。如宋人江少虞记载宋绶的好学事迹:“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登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宋敏求酷爱读书,司马光称他:“次道性嗜学,先正宣献公蓄书三万卷,次道自毁齿至于自首,从事其间,未尝一日舍置。故其见闻博洽,当时罕伦。”宋敏求的弟弟宋敏修也“素乐文字州”,宋敏求的儿子宋庆曾“卷不释手者三十年”,都继承了好学的家风。南宋的宋驹虽然在仕途上建树不大,却也乐学不倦,“家居,或尽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门;野宿,或专一经,山吟水诵,兼旬不返舍。”
  赵州宋氏以诗书礼乐传家,子孙大都勤敏力学,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宋氏家族能够长期维系,与家族的传承有重要的关系,故能历时近二百年而不替。
  
  二、宋氏家族衰落的原因
  
  1、宋代特殊的条件
  魏晋以来,门阀士族享有种种特权,政治上他们垄断仕途,世代高官;经济上以官品占田,并占有部曲和奴客,进而把持朝政。经过唐末农民起义的扫荡和五代时期的战乱,门阀士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代之而兴起的是新型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们不再像唐代以前那样凭借族望门第的高下担任官职,而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或通过恩荫等进入仕途。在宋代,任何一个家族不能凭借家世而世代享有高官。经济上,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国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于是,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让渡很频繁,“当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流动性在扩大,地主阶级不能长久保持富贵。北宋张载曾说:“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升降起落,浮动性很大,使得官僚的经济地位升降无定。在政治上,宋代实行了一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将用人大权牢牢的控制在皇帝的手中,并且通过殿试、别头试、弥封等方法,限制贵族官僚凭借权势培植私人势力和世袭固定官职,宋代一般的官员不再享有前代那样世袭固定官职和田产的特权,因此,宋代官僚地主家庭能够累世显达、世代做官的为数不多,普遍是三世而后衰微,大部分官僚地主只能数十年或两三代保持他们的官位和财产。
  虽然有些家族凭借恩荫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但是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皇帝不可能允许家族势力的无限膨胀,宋朝的统治者制定了许多措施限制荫补子弟,重用有科举出身的士人,在宋代,“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州”。荫补出身者补授品阶低,差遣升迁缓慢,如恩荫人仕者不能直接担任亲民官,难以进人中高级官僚阶层。随着家族中能够恩荫的官职的级别越来越低,荫补的人数越来越少,如果没有中科举者,则该家族很难长期保持官僚之家的地位。
  
  2、金兵南侵的不利影响
  金军在灭亡北宋以及攻打南宋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数万生灵涂炭。金兵南侵不仅使得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靖康之变后,许多世家大族也遭到沉重打击,如河内向氏家族,“遭时多顾,而向氏子孙流落殆尽”,真定韩氏家族,“被歼于颖昌”,从此“群从散亡”。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对当时情况作这样描述:“自建炎南渡,中原故家崎岖兵乱,多失其序”。南宋政权建立后,出现了“中州衣冠氏族寥落”的现象。赵州地处宋金边界的前沿地带,兵锋火起,首当其冲,1128年,赵州陷落,金改为“沃州”。不久,金又攻陷首都开封,世家大族纷纷逃难,宋氏家族成员也四处流落,“靖康之难,宋氏奔进,或在蜀,或在越,事定,解州家竟不知存亡。”叶适也感叹道:“宣献赐第,在守文极盛之时;常山徙宅,当稽古更法之际;世臣巨室,入卫都邑,尊隆本朝,岂非重内临外之义当然哉!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于父子兄弟不能相保,飘转数千里外,死生莫辨,疑信不分,特以魂气之所之,歆旧祀尔。顾平棘今在何许,蜀、越有无一宗,哀哉!”。靖康之难对于宋氏家族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家族支系分散,从此再也没有聚集起来,势必造成家族的进一步衰落。
  
  3、家族成员自身的淡泊名利
  宋氏家族的成员大部分有这样的一个特征,即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宋绶的父亲在馆阁任职,尽管馆阁人员的待遇优厚,但其家也并非是富有之家,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诏大理平事邵焕、宋绶本官俸并特给现钱,焕、绶皆以幼而能文置在书府,至是,帝知其贫故特加优给。”宋绶小时候就“手不执钱”,长大后,即使位居执政,为官也很清廉,蔡襄为其写的墓志铭中称他“唯无丰室累,清白是家传。”现存文献中也未见宋绶置地营产的记载。宋敏求也甘于淡泊,苏颂称他“公久在禁垣,时叹荣滞,而恬然裕处,未尝以世务婴虑。病中手疏治命,止戒子孙勤约清白,以绍世风。”毕仲游称他“公在仁宗、英宗之朝,天下多以论事诋大臣进者,而公惟乐善好学,居官治民而已。”宋敏求的儿子也继承了不图功利的家风,毕仲游认为他称得上是君子,“以太子太保张公方平,故户部尚书吕公公儒,故御史中丞李公之纯,皆号为相知,而未尝倚以进也……其家世门生故吏类皆闻人,后多至公卿,而未尝一挽手,公亦未尝以此望之,吾是以知公之为君子也。”宋敏求的后辈子孙也大都继承了这样甘于淡泊的家风,“子侄辈悉能奉循世范”,在仕途上不急功近利,惟家学为嗜,也未见家族成员经营田产,聚集财富的记载。在社会流动趋于扩大,经济地位变化不定的宋代,这样的家族,仅靠俸禄,便很难维持久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5 02:49 , Processed in 0.0505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