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文化] 浅论当代保安族的婚俗及其民俗构成

[复制链接]

496

主题

496

帖子

15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2: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民族之一,现今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下的甘河滩、梅坡、大墩“保安三庄”。关于保安族的族源,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人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一部分回、藏、土族人等而逐渐形成的。”保安族族源成分复杂,加之其居住地的特殊地理生态环境,保安族在与兄弟民族间交往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了本民族的民族个性。保安族世代传承和延续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传统习俗无疑是其独特的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以下通过描述保安族的婚礼过程,简要分析这种婚俗形式的构成,进而揭示保安族婚俗及其民俗构成在保安族社会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一、婚礼过程
  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教规不允许和非穆斯林通婚。所以,保安族传统的婚姻一般是由媒人牵线,父母包办。结婚后,女方不得提出离婚,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男子手里。离婚后的妇女对再婚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随着婚姻法的普及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安族的婚姻习俗和观念形态较以往已有改变。但仍保留了保安族婚俗的主要特色和基本特质。这就使得保安族婚俗既有沿袭传统的一面,又有当代婚礼的特点。
  (一)说媒订亲。众所周知,一种观念的形成和消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说现今的保安族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但是许多青年男女仍然无法彻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他们对择偶问题没有决定权,即使一对男女相互心仪已久,也不能私订终身。理性的做法是先禀告父母,父母再托媒人代向另一方求亲。媒人在保安族村落里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一般是本村中年岁较长、德高望重的男女。他们受人之托后,便去女方家征得其父母的意见,如果女方表示同意,媒人继续双向议定男方向女方家“送定茶”之事。若女方收下“定茶”,则表明双方对这段姻缘有了正式的约定,不接受“定茶”或被退回,那就意味着提亲失败。
  两家正式订亲后,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礼。关于彩礼的数目和内容,男女双方可以通过媒人进行磋商,依据男方的经济实力而行事。从这一送礼仪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古老的买卖婚的遗留。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少数从事牧业生产,劳动力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姑娘出嫁,减少了女方家庭的人力,因而,要通过送彩礼的方式给女方家一定量的财物,对其损失加以补偿。假如女方将彩礼收下,说明他们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下一步等待择定吉庆的日子,举行婚礼了。在未结婚之前,两家既已结成亲家,就免不了礼尚往来。每逢粮食新获,男女双方要互送一些有特色的食品,叫做“尝新面”。在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如“尔德节”来临时,还要相互馈赠礼品,即“送开斋”。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尊重和重视。
  二、婚礼过程。“保安族的婚礼大多在‘主麻日(星期五,伊斯兰教的聚礼日)或三、六、九单日(保安族认为是吉祥的日子)举行”。婚礼分四个阶段:娶亲、送亲、迎亲和宴席。娶亲当日,以新郎、伴郎、伴娘(习惯中娶亲的伴娘是姐姐,送亲的伴娘以姑姑为先)为主角的亲友组成浩浩荡荡的娶亲队盛装出发,一路兴高采烈奔赴女方家。在媒人的引领下新郎给新娘家族中的长辈们互道“色俩目”问好。随后,娶亲的人上炕人席,新郎和伴郎却必须在炕沿下恭敬从命,等待一个小小仪式。这时,新娘父母当面叫应新郎吩咐:“我们答应你的求婚,并在今天作主将女儿许配与你,一则完成主命,二则将女儿的未来及责任全部交付给你。”意味着女儿从此将以客人的身份往来于娘家。新郎恭敬承领嘱托。接下来是“尼卡哈”仪式。伊斯兰教规定,每一成年的穆斯林都有结婚的义务,这是证婚仪式。这一程序完毕后,小伙子们开始活跃起来,抢红枣、核桃要“羊肉钱”(向娶亲人),拿锅底灰抹新郎的脸面。这是娘嫁嫂子们给新郎的“颜色”,重属恶剧作。一般情况下,新郎有所准备,见势不妙,就会择机而逃。
  与男方的娶亲队伍相对应,女方也有一个约二十人左右的送亲队。送亲开始,“护送”人员都争先恐后搬运嫁妆。一位年龄较大的妇女手托一个盛五色粮(麦、豆、大米、青稞、小米)的盘子。一手搀扶新娘一边向院外退去,一边朝院内撒五色粮。撒五色粮的目的是辞别娘家时希望将吉祥和幸福留给娘家。出了娘家门,新娘便跨上披红挂绿的高头大马,在送亲队的簇拥下欢天喜地向新郎家“挺进”。
  迎亲是保安族婚礼中最热闹的场面,也是最能体现保安族婚趣的地方。当新娘的送亲队即将到达新郎家时,却被新郎村上的青年小伙子组成的“人墙”拦住了前进的道路。执意让送亲队将新娘抱进婆家,送亲人也不甘示弱,你推我搡,坚持让娶亲人将新娘骑马送进去。俗话说“好汉打不出村去”,新娘的哥哥或其他兄长只得迅速抱起新娘向新郎家跑去。从表面上看“哥哥抱妹人洞房”有失文雅,这是最能代表保安族婚俗特色的地方,意蕴着妹妹人生阶段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是父母之命终结的地方。
  保安族的婚宴有“转客”的习俗。送亲客人在新郎家简单用餐后,被请到家族各户去吃饭,以显示新郎的家族势力及内部的团结和睦。“转客”之后,宴席才在新郎家真正开始。“保安族的宴席比较丰盛,也比较讲究。”先上的是“放有冰糖、桂元、葡萄、杏干、茶叶的三炮台盖碗”,再次上的是核桃、瓜子、花生等瓜果,接着上油炸馓子系列、糖肉包、花卷馍等面食;最后端来的是“八碗”、一锅子。筵席能充分展示保安族独特食品和热情的待客礼仪。结婚是每个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仪式,是人们人生礼仪的重要阶段,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普遍重视。保安族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提婚、议婚、结婚的不同程序上,保安族独有的经济文化生活特点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尝新面”的习俗,“撒五色粮”的仪式以及用马娶亲和古婚俗中赛马的风俗,都体现了保安人对粮食作物和马匹等牲畜的高度重视,表明保安族以农业为主,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特点。蕴含浓厚人情味的“转客”习俗,不仅显示了保安人热情好客、团结和睦的民族性格,而且展现了该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特色。蛋皮核桃、瓜子、花生等瓜果多种多样,应有尽有;馓子、肉包、花卷馍等食品色香味俱全,其中有不少是保安族有代表性的土特产和民俗小吃。通过新郎、新娘的打扮装饰,我们可以看到保安族的服饰文化特点。另外,按照传统习俗,保安族在娶亲日子里要唱宴席曲,曲调优美抒情,从中可以了解保安人的情感世界。所以说,我们可以从一个民族的婚俗中看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先有婚姻后有家庭。所以,结婚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民族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于是,人们总是在结婚的过程中将自己民族的精神信仰、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以不同的方式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婚俗是了解和研究一个民族或俗民群体的极为重要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见该群体生活状况的基本概貌。
  二、保安族婚俗的构成
  “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文化。”一种风俗包含一个民俗模式,也即当某种行为变成风俗的时候,也就是行为形成较稳定模式的时候。保安族的婚礼由一系列阶段组成,形成了一套在保安族地方普遍适用的模式。
  一、民俗质。“构成民俗事象的最原初、最基本的质料,简称民俗质”。@保安族的婚礼活动中,所有能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与婚俗有一定关联的事物,都是这一婚俗的民俗质。比如,一颗红枣或核桃,是自然界树木上的一个果实或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3 02:45 , Processed in 0.3527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