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查报告]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3609

主题

360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3: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后,建立恢复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恢复、总结与反思,学校既可以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日常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改进机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结束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调查分析并寻求改进机会”,还有16.7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占总数95.8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97.83%、97.83%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持此观点(见表6)。但是从表7中又可以看出,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其中45.65%、56.82%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持此观点。也就是说,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管理干部,他们都意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发挥实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前已述及,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而调查结果(见表8)则显示:只有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虽然校级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明显比中层干部的认识更加清晰,但仍有接近40%的校级领导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缺少了恢复机制就意味着:学校花费了很大精力去预防潜在的危机、应对爆发的危机,却没有及时对已结束的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会丧失一些改进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且意味着同样类型的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重复发生。这点,应该引起广大离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开始对学校危机的关注,但这一法规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并末发挥很好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由于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还有28.1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故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94.80%的调查对象希望出台与学校危机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三)高职高专院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尽管86.46%、87.50%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针对教职员工、学生进行过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但是仍有31.2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而且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引发高职高专院校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很淡漠”。这说明,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确实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实效性并不很好。

    (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学校不能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缄默不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印支持。

    但是,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9),就总体情况而言,只有30.21%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只提供客观事实”,而58.3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后,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8.33%的调查对象认为“担心媒体报道有损学校的声誉,等危机处理完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2.0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完全不予理睬”,还有1.04%的调查对象没有回答。而分类统计结果也与总体情况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接近70%的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在危机发生时没有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其中绝大多数学校对上级主管部门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来处理危机事件的高职高专院校为数很少。调查结果显示:39.58%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种危机事件,21.87%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处理各种危机事件,27.09%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通过“在借助法律手段的基础上,再加以协商”的途径处理危机事件,而只有10.42%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来解决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时,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依赖性比较大,而在真正解决危机事件时上级主管部门并未发挥很大作用。应该说,这种不对等现象的存在,非常不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有效应对危机事件。因此,一方面,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自主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也应给予高职高专院校更多的管理自主权。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以法律手段处理突发性紧急状态有关的公共紧急事务,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目前,我国关于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十分不健全,尽管颁发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并未涵盖所有类型的危机,且仅为部门规章,难以起到很好的法律效果,而《教育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也没有对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本次调查显示(见表10):占总数94.80%的调查对象认为寻求其他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必要的,其中60.42%的凋查对象认为“非常必要”;在分类统计中,93.47%、95.45%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寻求其他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必要的,其中63.04%、52.27%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非常必要”。调查结果还显示:如果推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21.8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专门的学校危机管理法”,55.21%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由政府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法,对学校危机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修改《教育法》,对学校危机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促进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学校就可以依法处理各种危机事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

    1.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也毫不例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51.05%的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由此可见,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特别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预测能力。另外,也要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确保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头脑冷静,形成果断、合理的决策。

    2.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

    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2.50%的凋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1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协调、沟通能力”;7.30%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对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而言,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广大教职员工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的所有资料,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校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是增强学校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42.71%的调查对象认为,就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而言,“开展专题讲座或讨论会”效果最好;22.92%的调查对象认为“针对顶案进行模拟演习”效果最好;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效果最好;还有13.5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开设危机管理课程”效果最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采取感性体验比较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以应适当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危机管理知识。

    (三)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由表7可见:占总数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现实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非常落后,“既缺乏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没有详尽的危机管理规划”。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调查结果显示:占总数58.3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问题”,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12.50%的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问题”,7.29%的调查对象认为“应首先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队伍建设问题”。可以这么说,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危机管理知识普及等问题,同时也应顾及到危机管理的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危机管理研究,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必将有助于提高广大高职高专院校预防、应对危机的能力。 最后,建立恢复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通过恢复、总结与反思,学校既可以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提高日常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改进机会,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结束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调查分析并寻求改进机会”,还有16.75%的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占总数95.84%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其中97.83%、97.83%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持此观点(见表6)。但是从表7中又可以看出,50.0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其中45.65%、56.82%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持此观点。也就是说,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管理干部,他们都意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发挥实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前已述及,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危机爆发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而调查结果(见表8)则显示:只有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预防机制、应对机制和恢复机制三大部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虽然校级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明显比中层干部的认识更加清晰,但仍有接近40%的校级领导忽略了恢复机制的重要性。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缺少了恢复机制就意味着:学校花费了很大精力去预防潜在的危机、应对爆发的危机,却没有及时对已结束的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不仅会丧失一些改进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且意味着同样类型的危机事件还有可能重复发生。这点,应该引起广大离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2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开始对学校危机的关注,但这一法规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并末发挥很好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6。25%的调查对象认为“由于未涵盖所有危机事件的类型,故只对部分危机事件有效”,还有28.12%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因其为部门规章,故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94.80%的调查对象希望出台与学校危机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三)高职高专院校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尽管86.46%、87.50%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针对教职员工、学生进行过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但是仍有31.25%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而且53.13%的调查对象认为引发高职高专院校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很淡漠”。这说明,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确实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实效性并不很好。

    (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学校不能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或某些领导的政绩而对媒体提供不实的信息,或对媒体封锁消息、缄默不语。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危机发生后,学校主动对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一次新闻通报,客观描述发生了什么事、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的形势如何;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优先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但始终只是提供客观事实;如果需要还可以召开联合发布会。总之,让媒体和公众了解实际情况,会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印支持。

    但是,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9),就总体情况而言,只有30.21%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只提供客观事实”,而58.3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后,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8.33%的调查对象认为“担心媒体报道有损学校的声誉,等危机处理完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2.0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完全不予理睬”,还有1.04%的调查对象没有回答。而分类统计结果也与总体情况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接近70%的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在危机发生时没有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其中绝大多数学校对上级主管部门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来处理危机事件的高职高专院校为数很少。调查结果显示:39.58%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种危机事件,21.87%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处理各种危机事件,27.09%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通过“在借助法律手段的基础上,再加以协商”的途径处理危机事件,而只有10.42%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来解决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时,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依赖性比较大,而在真正解决危机事件时上级主管部门并未发挥很大作用。应该说,这种不对等现象的存在,非常不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有效应对危机事件。因此,一方面,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自主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也应给予高职高专院校更多的管理自主权。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

    “以法律手段处理突发性紧急状态有关的公共紧急事务,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目前,我国关于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十分不健全,尽管颁发并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并未涵盖所有类型的危机,且仅为部门规章,难以起到很好的法律效果,而《教育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也没有对学校处理危机事件做出明确、系统的规定。本次调查显示(见表10):占总数94.80%的调查对象认为寻求其他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必要的,其中60.42%的凋查对象认为“非常必要”;在分类统计中,93.47%、95.45%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寻求其他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必要的,其中63.04%、52.27%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非常必要”。调查结果还显示:如果推动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21.8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专门的学校危机管理法”,55.21%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由政府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法,对学校危机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修改《教育法》,对学校危机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促进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学校就可以依法处理各种危机事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

    1.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

    目前,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也毫不例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84.3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领导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因此,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51.05%的调查对象认为“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44.79%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校领导的预测和预防能力”。由此可见,增强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应特别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预测能力。另外,也要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确保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头脑冷静,形成果断、合理的决策。

    2.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

    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2.50%的凋查对象认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关键在于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1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协调、沟通能力”;7.30%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看出,对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危机管理能力而言,树立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有广大教职员工具备了一定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收集其他学校危机爆发的典型案例或者本校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的所有资料,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讨论和反思,分析当时校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共同讨论校园危机应对预案;邀请有关专家组织专题讲座,使教职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3.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是增强学校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42.71%的调查对象认为,就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而言,“开展专题讲座或讨论会”效果最好;22.92%的调查对象认为“针对顶案进行模拟演习”效果最好;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效果最好;还有13.5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开设危机管理课程”效果最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采取感性体验比较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以应适当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危机管理知识。

    (三)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由表7可见:占总数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现实情况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非常落后,“既缺乏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没有详尽的危机管理规划”。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调查结果显示:占总数58.3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问题”,20.83%的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12.50%的调查对象认为“首先应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问题”,7.29%的调查对象认为“应首先解决学校危机管理的队伍建设问题”。可以这么说,开展学校危机管理研究,首先应解决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危机管理知识普及等问题,同时也应顾及到危机管理的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危机管理研究,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必将有助于提高广大高职高专院校预防、应对危机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5 02:59 , Processed in 0.0553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