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362|回复: 0

[当代中国] 浅论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能力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发表于 2014-4-17 15: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先进文化 能力 建设
  论文摘要:中国县产党.在创建初期就表现了建设中茜先进文化的良好能力这一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创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的理论局面,显示中国共产党善于选择、运用、发挥理论之幅心早向他用.进而成功进行理论建设的能力二是开创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的实践局面,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善于站合实际进行文亿宴政的能力三是开创了中国先进文化整体蚌型的新局面.昱示了申国共产党驾驭垫个文化发展趋势的能力。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口起.就担当了领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转变的历史任务。在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统治_广两千余年,在帝国主义奴化思想文化肆虐近百年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以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勇气和精神.举起了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旗,开创了中国先进文化建没的崭新局面.并在此后的一系列的文化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推动着中国的文化建没实现了历史上巨大飞跃.
  在这个过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展现了建没国先进文化的良好能力,主要表现往以个方面。
  第一、理论建设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坚持玛克思列宁毫义的政治指导过程中,电使马克思列义成中周先进文化的灵魂。换占之,党的创立,开创丁中尉先进文化发展的新的理仑局面,示中同共产党善于选择、运用、发挥理沧之核心导闸作用,进而成功进行理论建设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之研,鉴于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等缺陷,就把系统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摆在重要位置,这对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这项基础性建设工作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灵魂的开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先进文化中“灵魂化”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能力的形成。
  1921年秋,党的中央局在上海成立了“人民出版社”,该社成立后,至1922年6月,就出版马克思全书3种,列宁全书5种,共产主义者丛书4种,其他书籍3种,共计l5种,每种3000册。除了系统地翻译、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以外,党特别重视发挥各种党、团刊物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用,如《新青年》、《劳动周刊》、《先驱》等刊物发表了大量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此外,党的各地组织围绕各种有关的集会、纪念会等活动,大量地印发各种小册子、传单、“贺年卡”等各种宣传资料在党内外广泛地散发,尽可能地扩大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传播。这样就极大地扩大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影响,并使之逐步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成为整个先进文化领域的主流声音。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先进分子自己观察和解决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来整合和激活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因素和成分,给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灵魂性的、科学的指导。这一灵魂释放出来的最根本的能量,就是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也正是在有了主动精神之后,中国社会追求和创造先进文化获得了科学思维和内在动力,体现出求实和创新的民族精神的新气象,从而,在中国社会构建起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思想文化体系。
  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开始,为在政治层面上解决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晶.对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它是一种优势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先进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正处在向现代文明的转变过程之中,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多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和相通的地方。如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观念、实事求是等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天下为公、重民思想等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自强意识、舍生取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观等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二者相得益彰的过程。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者未能领导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不得不将思想启蒙运动的任务留给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情况相比,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很快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界的主流声音,并进而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灵魂,充分展现了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善于将外来的科学理论建立在文化传统浓厚的中国大地上的能力。

  第二、文化实践的能力
  伴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深入展开,中国共产党使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说”,转变为此后的“做”,从而使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明显地从价值层面(理论层面)向政治层面和社会改造层面延伸。即,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的实践局面,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善于结合实际用先进文化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文化选择上,中国共产党人不同于其他的知识分子为文化而文化的唯心主义特点,而是坚持在对社会进行全面改革的实践中来推进文化转型和文化革命,坚持文化选择的实践理性。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当时流行的众多主义和思潮中,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在此之前,他一度倾心的一些思潮,诸如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就是因为“在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做不到的”,因而被他放弃了。这种以能否做得到,能否服务于实践的文化功能诉求,在毛泽东同时代的其他许多党的早期领导人身上都有明显表现。
  正是在具体的“做”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思想,不但坚持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坚持先进文化对先进政治和先进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出文化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提出基本的文化理念,提出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原则,从而导引着“五四”以后特别是党成立以后,中国先进文化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中国共产党人既注意从宏观上把握着文化领域的现状,指导着现实文化运动的进行,又经常在微观上探讨一些文化问题的细枝末节,提出一些具体的文化观点,使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从此有了一个组织核心和领导核心,有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论战中可以看出。一个论战是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革命转入低潮时期开始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这是中国政治思想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斗争,历时约十年,至抗战前结束。在这次论战中,革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剖析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初步批判了托派、新生命派以及其他种种错误观点,坚持我党在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问题上的正确主张,从而端正了人们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锻炼了理论队伍,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其意义十分重大。另一个论战是1931年至1933年,1934年至1936年进行的一场中国社会史的论争,直至抗战时结束。论战最初在苏联展开,继而传到日本,在中国形成高潮。争论涉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问题,涉及人类社会历史是否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等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此后,又出现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可以肯定地说,20世纪30年代前后,包括上述文化论战在内的一系列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特别是产生于其中的许多优秀成果,如鲁迅的作品、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对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的最终成熟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成就反过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那种不同于其他各阶级、阶层,以及各社会集团的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能力。
  第三、驾驭整个文化发展趋势的能力。
  党的创立,开始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现代转型,换言之,开创了中国先进文化整体转型的新局面,初步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驾驭整个文化发展趋势的良好能力。从党的一大至三大的两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不但提出了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最高纲领,而且提出了党在现阶段要在中国完成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最低纲领即现时实践的政治纲领,并提出和初步完善了自己的救国兴国方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共产党还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真诚合作,造成了一个国民革命的中心,进而在国内形成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在这一巨大的、历史性的政治变化过程中,党也开始了领导中国先进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这次转型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大的历史转变,第一次,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转变;第二次,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第三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基础上的文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开放的社会基础上的文化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些文化的现代转型过程,一次比一次更为复杂,更为深刻,更为丰富。这一次又一次的转变,不但充分展示了文化这一现象本身的丰富性和地位的重要性,而且也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这一复杂现象提供了认识基础和条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这一切转变,都是很难进行,至少也是难以彻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不但开辟了建党初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崭新局面,而且从根本上开创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先进文化建设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这些文化转型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始终注意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推进先进文化的整体转型,显示了越来越自觉的、越来越成熟的驾驭整体文化发展趋势、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18 19:06 , Processed in 0.0437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