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文学] 苏南文化家族中的夫妻唱和——以孙星衍与王采薇为中心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4:4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文学活动是文学型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家族的建设乃至区域的文化普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夫妻间的唱和就是这种文学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其间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孙星衍和王采薇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关键词:文化家族  夫妻唱和  孙星衍  王采薇
        文化型家族中的学术性活动、文学性活动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家族对外展现文化或经济实力的途径之一。在这些文化家族中确实涌现了诸多在文学史、学术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学者人物。可以说文化家族在区域文化的推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盛清时代的江南世家大族中,女孩从小就接受教育,一部分是出于道德的考虑,因为这些女性担任着教养下一代的责任。而具有学识的青年才俊也不满足于妻子只会操持家务,文字的理念也成为情趣的标志,甚至辅助丈夫读书研究的重要能力。因此,夫妻间的诗文唱和就是文化家族中的文学性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阳湖孙星衍和王采薇尤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孙星衍,字伯渊,江苏阳湖人,深究经史文字昔训之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自称其先出自青州乐安,孙武之后。王采薇,字玉瑛,江苏阳湖人,王光燮第四女,孙君之妻。8岁时两人初识,后遂父母之愿,结为伉俪,情深意笃。王采薇24岁病逝,孙君悲痛至极,誓不再娶,在两人不长的婚姻岁月中,唱和的文化生活熠熠闪光。
        漫步望月是两人夫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自古以来“柳”意“别离”,“月”代“思念”,虽近在身旁,仍抵不过浓浓的相恋之情。“幽行已三里,村落半攡扉。只鸟时依树,孤萤不上衣。月平人影小,潮定橹声稀。沿水星星火,归惊宿鹭飞”(《九月十四日舟由丹徒,夜半与薇隐乘月登岸行三里作》),鸟儿依树,虫萤在夜色中翩飞,安静的月,惟有靠岸的船惊扰起芦苇丛中的一滩鸥鹭。浓浓娇嗔,淡淡幽清。
        同是月色,在孙星衍笔下会有怎样的不同,“一夕长林响,全疑半岭眠。开帘逗怀月,灭烛对床天。肌冷伤愁髓,衣单湿夜烟。幽欢君莫忘,昨日是生前”(《复与王采薇看月》),恁是男儿,对月也有了淡淡的忧愁,一轮明月天上,一位知音在旁,大抵算得人生一大幸事,只是卿时时咳喘的身体状况成为心头时时萦绕的隐忧。
        中国古代,男子为追求功名,不得不离开父母,抛下娇妻,外出求学,因而形成了诗文中特有的羁旅一类。孙星衍作为一名普通寒士,必须重复走前人的道路,而在分离的日子里,采薇随鸿雁携书带去万千柔情。
        有思念,“受露衰荷散叶香,临溪独鸟矜毛影”(《池上书寄薇隐》),“哀荷”、“独鸟”,曾经两人相对品茗,如今却是独自一人面对窗外池塘,于是,“荷花”也“哀”,那池边的鸟儿也在分离的岁月中独自顾影,对你的思情也渐渐化作袖口领上的绣纹,绵邈宛然。         
        有哀怨,“几年叹逝闲淸笛,百日伤离阁彩毫。波影连天柳迷路,幽行惟有梦魂劳”(《忆别,和薇隐》),别后的韶光如同被柳间小径迷了方向,不知归期。没有良人在旁,早前依偎时共奏的竹笛已染尘埃,你携我手绘图的那枝羊毫也风干了记忆。
        有坚贞,“靑山到处应相忆,除是征人醉里游”(《得薇隐从金陵寄一书》),与君总是遥遥相隔,隐约相望,好像天上人间对影自怜的落寞舞蹈,看这青山深处的记忆化成水月镜花。
        而孙君的“海棠向夕愁清寒,桂花摇风飞满栏。幽魂初醒梦不返,恍惚凝睇青云端。青天冥冥雁声苦,君今不归何处所。云虽来兮不可攀,月虽明兮不能语。寒镫霏微背罗帏,照见壁上蟏蛸丝。书来字字有离别,此恨不诉君当知”(《秋夜曲》),可算是对于采薇这份感情的最好回应。他将自己的视角改变,仿佛他才是家中等待的王采薇,海棠花对着夕阳也渐渐露出凄楚的颜色,桂花的香气随风飘散过栏杆,天上的大雁声声哀鸣,仿佛替我询问你的归期。翻出当初的书信来看,却只望见别离的字眼,这在家独守的枯涩君可知晓。而孙君的这一转身换角亦可看出他对采薇体恤之深。
        除开王采薇的亡故给孙星衍带来的婚姻上的影响,两人于其他方面也在文化家族中的婚姻里相互融合。
        (一)文学上
        孙星衍虽有放浪形骸的诗词作品,但其文风绝非“豪放”能蔽之,他的诗词能刚能柔,从其诗文集来看,他的很多诗属于婉丽清刚的风格。而王采薇的诗词风格也以清冷为主。从词的格调上看,二人的创作多属雅正一派,所营造的意境清雅,多有超脱世俗的高韵雅致,具有天然超旷的情韵。夏承焘在对洪亮吉的词评价时说:“平分两当与长离,灯影机声又一时。留与南人看胆气,冰天雪窖有新词。”此中“两当”指黄景仁的《两当轩集》,“长离”指的就是王采薇的《长离阁集》,夏承焘称洪亮吉词可与黄景仁、王采薇比美,可见王采薇诗词造诣之高。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论及孙星衍作诗时,曾说:“小诗亦凄艳绝伦,读之令人惘惘。”可见两人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而风格上也有相似之处。现究其原因,简单概括为如下几点:
        1. 文化背景相同
        毗陵王氏虽称不上武进望族,但自采薇高祖王之仕起,王氏一族流传下来的书画血脉却一直浸染着王采薇,她自身散发着书香之气使家族这一特色得以延续。“高祖名之仕,字荣膴,高才不偶,工画山水及蟹,与恽寿平齐名”。恽格,字寿平,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诗格超逸,书法得褚遂良神髓,善画花竹、禽虫,遒逸可爱,画笔生动,世人称绝。王之仕与恽寿平齐名,由此可见其书画造诣之高,而王采薇的工书善画,亦可见其受家学的熏陶。
这一点堪与孙星衍之家世作比,大抵也是两人和谐感情生活坚实的基础。
        2. 审美情趣相通
        孙星衍与王采薇都追求一种自然通达的境界,强调自然之美,不求工而工。其诗词常以寻常之语为之,看似随手拈来,不加修饰,却如天造地设一般,一字不可更改。
        采薇诗云:“疏林无人叶飞影,瞑渚归帆贴空冷。断岸泥多鸭爪痕,乱山钟到鸦巢顶。邻舟袅袅歌入烟,明月已让星悬天。来风吹衣恐仙去,白道还疑翠微路。”(《香草河舟晩》)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典实,显示出来一种特有的闲散和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动自然的艺术魅力。而其性灵妙悟式的语言风格,更清晰地体现了女性较男性更为纯朴、自然的个性。
孙星衍则有“微风吹秋衣,对影如横波。下阶怯寒露,入室愁清哦”(《对月答室人作》),“松梢浮烟暮霞薄,檞叶无人自相逐”(《入茅山作》),微风拂起衣袂,秋日里的兰花随风摇曳身姿,桐花纷纷落下,檞叶则像顽皮的孩童嬉戏追逐。
此外,两人都喜欢用清冷幽僻的意象,“冷”、“幽”、“残”、“绝”等词也有极高的出现概率,如采薇笔下的“曲岩”、“空室”、“疏林”、“断桥”、“露雨”、“苔井”……,孙君笔下的“虚帘”、“危峰”、“霜林”、“风笛”等。
其中“月”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采薇诗中有三十处提及“月”,如:“天静远烟揺,华云度流月”(《山中忆吴如霞姊》)[1]1的灵动、“连松犹合夜泉响,残月不避晨光明”(《句容斋舍》)[1]3的羞怯、“黄月如星惨一钩,杏花楼暗藏人影”(《春暝曲》)[1]5的凄美、“凭阑弄淸笛,微月在钗头”(《向夜》)的悠扬。
孙星衍以“月”入题的诗作就有十篇,另外也有很多关于“月”的描写,如“明月虽不行,舟行月常在”(《江阴舟夜同吕大作》)的欣然、“待月月既出,舍情奈月何”(《对月答室人作》)的聊赖。
        3. 行文技巧相近
        在行文中的景物描绘方面,两人对于颜色的运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善于利用色彩的视觉效果,造成意象的具体感与画面深浓浅淡的美。采薇偏爱红绿相映,她使颜色的暗示作用与情绪的表现结合,给人一种类似寒冷、凄清、孤寂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构成既有作者本人深挚的感情,又有她生命的销损、心灵的创痛。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中评价曰:“孙恭人王采薇诗,如断绿零红,凄艳欲绝。”袁枚在为王采薇所作的《墓志铭》中亦云:“予读其乐府诸篇,哀感顽艳,丁当清逸。故知完山之鸟,无异吭之鸣,云和之笙,有双琯之奏。”有诗为例,如:“树袅屏中绿,荷愁镜浦红”(《舟次》)的忧戚、“红鲜绿稚随春天,咽咽蜀禽飞不高”(《寒食吟》) [1]4的哀戚、“琼楼贝阔摇灵珑,衣翠霞红各漂妙”(《梦游》)的绚丽。而孙君笔下则有“西风吹散青燐火,几处苑门深不锁”(《山堂》)的萧索。
        (二) 思想上
        王采薇不仅喜欢读史,而且对历史故事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常将这种见解化入自己的诗作之中,孙星衍曾赞之曰:“山斋有桐桂古柏,冬寒月皎,对影萧瑟,或出户闲吟,或焚香开卷。论说史事,俱有神识。”
且两人都钟情道家。采薇宿根灵慧,对道家思想十分推崇,时常翻阅道家之书,对于神仙之事偶有遐思;同时对佛家思想极力排斥,“论说史事,俱有神识,不信佛书邪鬼之语,不视稗官小说”,去世之前,曾有遗言叮嘱勿将棺椁存放于佛寺之中。而孙星衍相似的态度在其文集中也可明显看出,如其文《三教论》对于佛教思想进行严厉的批驳,他说(传经者)“非中土名士,纵佛行高深亦未必能得其旨要,世人妄尊其学比于儒家道家之言,亦已过矣”,又有“佛之教,中国好事者增饰成之,聪明俊伟之士不见释迦之书”。其文集中与道家相关的十二篇文字更加说明其对道家学说的青睐。
        总之,孙王两人作为苏南文化家族中夫妻唱和的杰出代表,演绎了家族中的文化积累、传递与继承。以家族为基础的文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家族关系的和睦,也在家族文化建设方面起到重要影响,进而也对文学流派的形成发挥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采薇.长离阁集 [M].刻本.常州:王氏,1885(清光绪11年).
[2]孙星衍.问字堂集卷二.孙渊如先生全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孙星衍.澄清堂稿卷上.孙渊如先生全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孙星衍.澄清堂稿卷下.孙渊如先生全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孙星衍.澄清堂稿续卷.孙渊如先生全集.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7]洪亮吉.北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8]孙星衍.题闺人真.租船咏史集.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孙星衍.问字堂集.孙渊如先生全集.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6 01:07 , Processed in 0.2222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