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909|回复: 0

[电力] 简析电力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和变电站的标准化管理

[复制链接]

1149

主题

1149

帖子

34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95
发表于 2014-5-6 15: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重点要害部门提高了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所以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显得越来越重要。据《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的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常见的继电保护,在于可保证继电功能、安全自动装置、保护元件正常运行,保证回路的定值和接线准确的功能。但是如果保护装置在两次校验中都发生了问题,那么只能等到该保护装置功能的彻底失效时并且需要在以后的校验中方可发现原因。倘若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偶尔发生了一些故障,那么保护装置就不可能准确地运行。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注意事项。  
  论文关键词: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  
  一、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  
  1.设备检修就是为了保持或恢复设备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采取的技术活动  
  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保证现代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满足生产需要,并使检修费用降到最低,是检修工作要求达到的目的。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简单步骤包括:首先通过设备状态监控测量,然后由检测最终结果,严谨地分析结果,最后合理地安排检修项目和该项目的时间。通俗地讲,就是在第一时间去了解设备当前的工作情况,用先进的设备监控仪器开展状态监测(可充分运用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再综合各方面因素去判断设备的目前状况。在线监测、诊断都在状况检修的范围之内,其检修内容还包含了设备管理、验收和设备的检修、故障记录等多方面。长期以来,电力系统主要的检修机制为实施的防范性计划检修。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正在由预防性计划检修朝着预知性状态检修的方向过渡。  
  2.由各种不同的功能,可将变电站准确地分为一次、二次设备  
  继电保护的监控系统、远程及自动装置作为二次设备的三大组成部分,任何一部分出现故障,都将导致电力系统及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在实际工作状况下,由二次设备引起的事故偶有发生,包括不正确运行的结果,往往影响到运行设计人员、产品保障部门等许多方面。由于微型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上的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断电保护系统高效可靠地运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检修准确率。  
  3.监测内容  
  设备状态检测是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主要基础。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主要监测对象是:交流测量系统、直流操作、信号系统、逻辑判断系统、通信系统、屏蔽接地系统等。其中在交流测量系统内包含着TA、TV良好二次回路绝缘、完好的测量元件、完整的回路;直流系统则包含了操作和信号回路绝缘良好以及完整的回路。  
  4.监测方式  
  变电站二次设备依赖传感器进行状态监测。由此看来,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无论是在技术上、经济上等方面都更容易实现,在不增加多投入状况下,充分利用当前测量方式,这是一般保护状态监测难以实现的。例如二次保险丝的熔断报警装置、直流回路的绝缘监测、CT、PT断线的监测等。微机保护、微机其自身自诊断装置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成为电站故障诊断的完善系统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的监测问题  
  由二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对一次回路设备进行测量、控制、调节、保护和监视运行状况、开关位置等信号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变电站的二次回路包括三个回路: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变电站的信号回路、变电站的同期回路。其中,断路器控制回路的作用是运行人员通过回路的控制开关发出操作命令,要求断路器分闸或合闸,然后经过中间环节将命令传送给断路器操动机构,使断路器能够分闸或合闸,当断路器完成操作后,由信号装置显示已完成操作。连接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包括交流电流回路、交流电压回路、直流操作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及测量回路。目前,随着保护装置的微机化,很容易实现状态监测。但是由若干继电器及连接的各个设备的电缆组成的二次回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分散并且点多。在监测各个继电器触点的工作状况中,如果要以在线的方式监测回路接线的准确性与否,不但成本高、不经济,而且很难做到。所以若要监测该问题,应从设备管理方法这一关键点着手,比如设备验收管理,最好的方法是可以离线监测资料管理。
  2.二次设备对电磁抗干扰性的监测问题  
  目前,变电站二次设备对电磁干扰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敏感性,主要是由于大量微电子元件以及高集成电路的广泛使用。采样信号失真、元件损坏、自动装置异常都是电磁波对二次设备产生干扰的表现。在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中及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对二次设备进行关于电磁兼容性的考核试验。电磁兼容是相对电磁干扰而言的。从电磁能量的发射和接受而言,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其运行中可同时起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作用。当不希望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出现在敏感设备上并影响其性能时,则称之为电磁干扰。所谓电磁兼容就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包围它的电磁环境中能不因干扰而降低其工作性能,它们本身所发射的电磁能量也不足以恶化环境和影响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相互之间不干扰,各自完成各自正常功能的共存状态。为了实现良好的电磁兼容,需要从控制干扰源、降低干扰源与敏感设备间的耦合程度和提高易受影响设备的抗干扰能力3个方面协调地采取措施。对于设备的电磁发射、抗干扰能力应符合相应的考核及试验标准。对各个不同厂站的敏感器件、干扰源进行必要的监测管理。例如检查二次设备的屏蔽接地状况,关于在微机保护装置旁违规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管理等等。
  3.一、二次设备两者在状态检修方面的相互关系  
  电气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生产过程中的高压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电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容器、电抗器、电动机等。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要的低压电气设备,如测量仪器、检查装置、信号装置、熔断器、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等。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一次设备停电检修时,二次设备才可以设备检修。也就是说要首先考虑电气一次设备的情况,然后再对二次设备状态检修进行决策分析,保证二次设备运行可靠,从而缩减停电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  
  4.二次设备检修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管理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历次检修实验,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因此,许多供电企业开始建立了该系统,以此来保证在状态检修中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三、开展状态检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需要更新观念  
  事物是在不断运动的、变化的,检修工作人员应该解放思想,用变化的思维观念去解决一些设备检修问题,改变传统的预防性设备检修的思考方式。在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性,切忌寻找一种快速的检修方法,要记住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样的系统工程,要养成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2.需要创新体制  
  国家及企业建立了电力设备检修的一些制度。电力工作人员在只有了解现行专业制度后,才可以更好地做好检修设备的工作,拟好可靠有效地实施方案。比如执行相关专业规定的技术标准、工艺原则等,改进检修内容及方法,合理客观地追究事故责任。总之,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制度,不断创新体制,总结探索先进的检修方法,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3.需要提高检修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素质  
  在任何一个大型企业,都需要各类专业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状态检修任务艰巨,影响甚大,更需要各类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尤其在大型变电站设备的检修过程中,更需要专职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检修工作的质量。同时,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素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因为在电力生产中,许多事故的发生都跟运行人员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同时,随着高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增多、带电作业的增多、状态检修的推行等,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技术培训,提高检修专职人员的素质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增多的高风险作业的要求。  
  四、结论  
  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部门发展的必然需要。随着微机保护以及微机自动装置自我诊断技术的大范围地应用,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技术上都是可以解决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将有力促进变电站向着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检修人员的检修技能,保证运行设备的健康水平,已成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各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18 08:33 , Processed in 0.0474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