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9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理论] 论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

[复制链接]

8005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0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20:5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区域经济学传统区位理论认为,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因素、集聚因素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经济政策环境等其他因素。通过对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中区位选择实践的总结,可以发现,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不仅对一个经济区位的产生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也决定着一个区位优势的形成过程,进而决定了不同经济区位之间区位优势的此消彼长。由此,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区位的经济价值,判断一个区位的优势并对自身的区位选择做出决策。因此,真正影响企业区位的决定性要素是创新。
  [关键词]企业区位选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经济学传统区位理论认为,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因素、集聚因素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经济政策环境等其他因素。通过对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中区位选择实践的总结,我们发现,传统区位理论讨论的各种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失于肤浅,而真正影响企业区位的决定性要素是创新。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区位选择有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如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区位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追本溯源地从根本上探讨企业区位选择的本质性决定因素,不仅对于区域经济理论而言有其理论进步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区位理论及其弊病
  
  (一)企业区位选择的内涵
  区位一词来源于德文“standort”,英文译为“location”,意指经济活动单位(包括企业和区域)在以地理空间为背景,由相关经济活动所构成的经济空间中的位置。企业区位选择,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选取某种评价策略对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取出最优的投资、经营的地理位置。其中,既有经济区域的选择,也有厂址的确定。现代企业的区位选择,更主要的是企业经济区域的选择。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就表现为一个区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
  
  (二)传统理论关于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
  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是区域单位的企业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区位因素的地域空间差异直接导致各经济区位的优劣。传统区位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要素禀赋、集聚要素等方面。
  1、运输费用。关于运费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最早由杜能提出,杜能认为,运费最小是最佳农业区位选择要素。此后,韦伯提出工业运输成本最小化是厂商最优区位因素。
  1826年,古典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创立了农业区位论。杜能提出,农业生产利润取决于农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农产品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费。在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利润是市场距离的函数,决定利润的只有运费,而运费又由距离和运费率来决定。每一种农产品运费率不同,因为各种农作物都有最远可运距离,因而在什么地段种植什么农作物,要视其与城市的距离而定。
  1909年,工业区位理论奠基人德国经济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发表了《工业区位论》,探讨了工业区位的移动规律,论述了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韦伯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其他因素如政策、政治制度、民族、气候、技术发展差别等不起作用,则工业区位的理想位置就是使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要运输的里程和货物重量为最小的地方。
  2、劳动力费用。关于劳动力费用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早主要是韦伯提出并论证的,后得到其他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同。韦伯认为,假定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工业区位,实际对区位作用的因素主要是运输费用和劳动力成本。企业首先选择在运费最小地点生产,然后,劳动力成本的节约大于运费增加时,企业会选择在低劳动力成本的区域内生产。运费随着空间距离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而劳动力费用则不具有这种特性,它是属于地区差异性因素,是导致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的因素。
  3、市场需求。关于市场需求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费特尔提出的市场需求论、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提出的中心地理论、地理经济学家勒施提出的市场网络论。其核心观点在于,任何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销售量,取决于消费者数量与市场空间的大小。但是最基本的是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并且这两种费用的高低与市场空间大小成反比,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越低,市场空间就越大,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工业企业的生存和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4、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源于瑞典经济学家俄林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由于学界认同资源禀赋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而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被看作是一般区位理论。俄林认为,由于各国和各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决定了国际分工和国内工业区位的形成。在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工业区位取决于产品运输的难易程度及其原料产地与市场之间距离的远近;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工业区位取决于各地人口工资水平、储蓄率和各地区价格比率变动等。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之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5、集聚因素。集聚因素指许多企业由于地理上的邻近而具有的经济效应,是单个企业孤立地在某个区位生产所无法获得的优势,包括专业化分工、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信息共享、知识与技术的扩散等。关于集聚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韦伯、马歇尔、格斯特等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韦伯较早就研究了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以及集聚分散几种最重要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作用,指出了集聚带来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和利润的增加。之后,“新的产业空间”学派的斯哥特、斯多波等也认为,现代企业生产应采取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强调企业之间建立在一体化基础上的物质联系,集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取得外部规模经济。“新产业区”学派的巴格那斯科等认为合作创新影响企业集聚,从而影响企业区位选择。
  6、多因素复合作用。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美国学者埃德加·M·胡佛、艾萨德等人,综合了韦伯、俄林、勒施等人的论点,提出了对工业区位的多种成本因素综合分析,即认为最大利润原则固然是确定工业区位的基本条件,但最大利润原则的实现必然同自然资源、运输成本、工资成本、地区居民的购买力、工业品销售范围和渠道等等有关。
  此外,也有学者从国际投资角度论及区位选择应考虑东道国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等方面。
  综上所述,传统企业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石,对现实工业布局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传统企业区位理论对创新与企业区位选择关系的研究非常缺乏。尽管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传统企业区位理论都没有考虑创新问题,各个流派也都呈现出对创新的漠视。事实上,创新是最深层次的区位选择影响要素,创新对传统区位理论中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中每个因素都有本质的、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虽然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是表层意义上的,它们都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
  
  三、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
  
  (一)创新及其构成
  1921年,创新理论的开创者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这个经济学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此后,关于创新也出现了不同角度的界定。本文沿用熊彼特对创新的界定。但与熊彼特以企业为出发点的创新又有所不同。第一,熊彼特强调创新是企业家行为,而本文的创新则既讨论主要由企业推动的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创新,也探讨主要由政府实行的制度创新。第二,创新有丰富的内容,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由于研究角度的需要和资料所限,本文仅探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及商业活动。它包括:(1)产品创新;(2)过程创新;(3)扩散。制度创新,即社会游戏规则的改变,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变迁过程。制度经济学讨论的制度创新虽然可以兼论企业和政府,但其“经过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前提也隐含着该概念是针对企业而言的涵义。本文在探讨制度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时主要讨论政府宏观的制度创新问题。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概念与传统的创新概念的不同之处。组织创新就是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的过程。
  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得到世人公认,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在的主要动力。 (二)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因素的作用
  如前所述,创新是最深层的企业区位选择因素,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创新对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在其对传统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中有充分的体现。
  1、创新对运输费用因素的作用机制。如前所述,运费因素在早期的区位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运输手段、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管理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创新在运输费用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第一,技术创新使运输手段日益先进,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效率不断提高,也使得运输费用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变小;换言之,技术进步使得同等运费条件下运距更远,运量更多。这种趋势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时越来越少地考虑运费对其盈利目标的影响,而转向考察其他因素。第二,社会制度的创新或经济政策的变更也对运输要素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导人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也在政策上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国际运费最省的沿海地区。这不仅使国内企业在区位选择上倾向于国际运费最省的沿海地区,也使得国际企业在对华投资上也顺理成章地选择沿海地区以兼收政策优惠和运费节省之利。第三,企业的组织创新,特别是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企业通过将物流部分的职能转移到专门的物流企业,实现了组织结构的精简和自身经营范围的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这和技术创新一样,具有使运费对企业区位选择作用减少的效果。
  2、创新对劳动力费用因素的作用机制。劳动力费用曾是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创新对劳动力费用也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第一,技术创新对劳动力费用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影响有两重作用。一方面,机器设备的技术革新,生产技术的自动化、无人化,排除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因而也削弱了劳动力费用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同时也要求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给企业增加了劳动力培训费用的负担。但企业还是愿意选择熟练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对高水平劳动力供给能力的区位仍然有较强的选择倾向。第二,制度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的进步对劳动力费用的区位意义有着削弱的作用。随着教育普及,一国国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达到了一般产业工人所要求的知识水平,这种趋势使得一般产业的劳动力费用选择意义越来越受到削弱。特别是随着社会劳动力的高学历化,劳动力费用的选择反而出现了悖论,即社会劳动岗位不需要那么多的高学历,于是要么企业选择一般学历偏低的区域,要么出现就业者的学历使用浪费现象。第三,组织创新普遍具有节省劳动力费用从而降低劳动力费用对区位选择影响强度的效果。例如,跨国公司把选择低廉劳动力市场作为其总体战略之一,所以选择投资发展中国家。但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区位选择则可能不再主要受劳动力价格约束,而选择政策、市场等条件较好的区域。以学习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创新组织的企业集群,通过知识溢出效果,就可以节省研发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不必专门选择劳动力低廉的地区。
  3、创新对市场因素的作用机制。传统区位理论关于市场因素的分析,主要讨论了企业生产成本与市场空间大小的关系。但是,传统区位理论基本上讨论了区位选择对市场划分的作用而非市场对区位选择的意义。客观上,市场的确是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市场是否成熟和丰厚决定了企业区位选择的成败。而其中,创新更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第一,市场要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区位是否贴近市场上。这里,具体表现在运距以及运输成本的区位意义上。因此,前文论及的关于创新对运费的作用问题对于市场同样有意义。即,运距越短、运费越少,就越是可以视为满足市场要素的区位选择目标。而创新对运费在区位选择中作用程度的削弱,同样也降低了企业区位选择中对市场要素的要求。第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在一国内部受到削弱的市场要素在国际贸易受到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限制之后成为跨国公司区位选择时的重要动因。企业为了进入进口国市场,主动选择在进口国设厂进行生产。进口国采取的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等进出口制度是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位的制度创新前提。而跨国公司这种生产组织创新的产生本身则是企业区位选择中市场作用的结果,而且进一步使得跨国企业选择进口国市场的方式大行其道。第三,创新对市场的生成有重要的培育作用。在理论上,技术创新可以培育一般市场。而一国的制度创新可以培育政策优惠区域的市场,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深圳、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政策优惠市场。同样,企业的组织创新也可以培育一个区域的产业优势市场,例如,美国的硅谷这种产业集群方式培育了这个区域的IT产业优势,使得IT类企业愿意选择这种市场来作为企业区位。
  4、创新对资源禀赋因素的作用机制。资源禀赋理论解释了国际分工的生产原理,亦解释了生产据点在国际间的分布问题,同时也解释了整个世界的厂商区位选择问题,因而,资源禀赋理论才具有解释区位选择的一般性意义。在资源禀赋理论看来,土地(包括与土地天然附着而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是决定生产区位的关键因素。但是,俄林的理论以世界平均生产技术水平一致为前提,排除了技术创新这一根本性创新的作用,因而在解释现实问题时遭遇“里昂惕夫之谜”而不能自圆其说。事实上,在资源禀赋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问题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都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技术创新决定了自然物质成为资源。回顾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所有自然物质被发现为有用的经济资源都源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进步,源于人类掌握了某些技术,发现了某个自然物质的用途并赋予它经济价值,这个自然物质才成为资源。没有技术创新,稻谷只是杂草,矿物只是石头而已。所以,技术创新使得人们认识到自然物质是经济资源,才使其产地成为自然资源优势的区位供企业选择。第二,制度创新对可流动资源(劳动力、资本)具有集聚效果。这是因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制度的优惠或苛刻必然令企业避害趋利,于是大量资本涌入政策优惠区位,使得该区位成为资本要素丰度较高的地域。而同样由于政策的优惠,使得企业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利润的扩大必然带来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的集聚,使政策优惠区位成为劳动力资源丰裕程度较高的区域。这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时愿意选择资本、劳动力丰度高的区域。第三,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资源丰裕程度先天地决定于一个区位资源的拥有数量和质量,后天地取决于资源的利用方式。就企业而言,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就是在同等资源前提下创造出更多利润的过程。在此,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实现原材料、劳动力的节省,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推出新产品获取超额利润。组织创新则可以通过生产组织的改良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使得拥有技术创新优势和组织创新优势的企业能够在资源丰裕程度既定的前提下进行区位选择。
  5、创新对集聚要素的作用。企业在区位选择时对集聚因素的考虑,既有产业链带来的必然要求,也有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省交易费用、共享知识以降低研发成本、保持企业技术优势的需要。第一,技术创新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的产业集聚效果,源于技术创新为一个产业带来相关的技术需求,使得这些资源为满足已有产业的技术需求而集聚起来。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要求产业间的合作,要求产业链的形成,而这个产业链的形成就源于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所能够认识到的自然物质。譬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炼铁需要热能,而人类认识到的热能提供物质则是木炭或煤,于是煤钢生产往往集聚在一起。这种产业链的紧密联系要求技术上的相关企业必须选择这种区域来设厂。企业的集聚,带来劳动力的集聚,从而带动服务部门的发展、城市化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种区位环境的不断完善过程,进一步推动企业愿意选择这种区域来共享基础设施,并直接进入市场。第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由直接控制转为间接调控,国家硬性配置产业区位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逐步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使得企业逐步向区位优势强的地域集中。同时,区域经济主体的地位得到确立,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也成为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沿海开放地区成为政策优势非常显著的区位,造成了全国资源大量向沿海流人的极化现象。第三,组织创新推动企业选择集聚区位。这种现象突出体现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弹性专精企业,通过加工组装企业系列的建立,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加工配套企业的集群。以IT产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为了获取不断的技术创新成果,享受知识溢出好处,形成了很多创新网络。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这种产业集群区域作为设厂区位。
  
  四、结论
  
  总之,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不仅对一个经济区位的产生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也决定着一个区位优势的形成过程,进而决定了不同经济区位之间区位优势的此消彼长。由此,使得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认识到一个区位的经济价值,判断一个区位的优势并对自身的区位选择做出决策。因此,可以说,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本质性的决定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0 19:01 , Processed in 0.0741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