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957|回复: 0

[其他相关] 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发表于 2014-3-12 13: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论文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引起了一场关于我国应当以技术引进为主还是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激烈争论。事实上,现阶段我国应当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投入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一、关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问题的争论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引起了一场关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问题的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目前应当以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创新为辅。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的理由是:首先,技术引进是后发展国家“后发优势”的体现,我们正是利用这一优势才能够在很多领域用几年的时间走完先行者需要几十年才能够走完的道路。只有站在技术进步的最前沿,才有资格谈创新。学习是达到技术前沿最迅捷的途径,在落后的状态下固执地坚持独立“创新”,精神可嘉,头脑糊涂,结果会与愿望相悖。其次,不能把技术引进和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简单定义为因果关系,把二者对立起来。技术的引进不会降低只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技术的引进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前沿近了,而不是远了,只有达到最前沿了,才可能进行创新。第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利用全球知识储备,通过的对外直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对“自主创新”提出了质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靠技术引进和FDI(境外对华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们应当以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他们认为,我国技术进步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外资企业越来越严格地控制对华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对我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直接作用非常微弱。相反,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和跨国公司的垄断抑制了我国自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抑制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继续盲目地引进外资和技术,将会由于“路径依赖”的惯性导致我们在科技领域无可挽回的失败。他们指出,对全球化迷信的结果,就是强调以外国资本和技术弥补我们的“比较劣势”。而实际上,依靠技术引进和境外直接投资对提升本国的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有限。实践一再表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我们只有掌握了自主的开发能力,才会在国际竞争中有自己的话语权,才不会受制于人。如果没有自主开发,即使在引进技术的时候,往往也是处在被动的地位。
  
  二、现阶段应当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主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都忽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过程,即我国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过程。按照中央的安排,这一过程将持续15年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关键的问题不是以技术引进为主还是以自主创新为主,而应当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不应当是技术引进多一点还是自主创新多一点,而是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实践中,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不是得到了增强和提高,这才是最重要的。过去的几十年,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以技术引进为主。我们本来应当在大量引进技术的同时做好学习、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不断培育和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我们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引进中重硬件、轻软件,我们不但没有培育出自主创新能力,反而越是引进越是懒得创新,形成了对外国技术依赖,进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党中央国务院才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之后,我们毫无疑问应当是以自主创新为主。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又不是一件可以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的简单的事情,因此,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做到以自主创新为主。那么在从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培育和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我们国家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是否能够顺利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还可以从我们和其他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比较中得到证明。经过二次大战的破坏和打击,日本在战后初期成了世界有名的“乞丐国家”,绝大部分生产设备陈旧,科学技术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工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为了摆脱落后的局面,日本向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据,日本在经济成长期(1950-1980年)30年间的技术引进金额为115.98亿美元。通过技术引进,在短短几十年时间,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美欧形成世界经济中三足鼎立之势。20世纪80年代初,通产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委托日本技术会(JATES)所作的一项关于日本产业实际技术水平的指出,在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的水平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美国商务部在随后的调查报告中也指出,在已产业化的主要产业技术方面,日本比美国优越的达到65%以上,比欧洲优越的更超过了80%。1979-2006年的28年间,我国引进的技术项目达到近9万项,金额超过2200亿美元,是日本1950-1980年30年技术引进花费的10倍以上,但是,我国的技术引进却没有取得像日本那样的效果。200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用技术成就指数(这一指数直接反映了各国参与技术创新状况的能力,体现了一国的创造技术、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对72个国家进行排序评价,我国名列第45位,属“技术的积极采用者”。报告中显示,我国不仅对美国、日本等国有差距,而且与西班牙、捷克也存在差距,甚至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技术水平也优于我国。为什么日本花费了115.98亿美元的技术引进费用,技术水平就“赶美超欧”,从“乞丐国家”一跃成为全球一流的发达国家,而我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用了10倍于日本的花费,却仍然处于“技术的积极采用者”的地位,平均技术水平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战后,虽然日本的国民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物质基础被摧毁了,但是大批工业技术和图纸以及一大批科技人才并没有丧失,并且日本非常重视的普及和发展,这为战后日本技术引进并消化吸收外国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和人才基础。因此,自主创新能力是日本能从战争的废墟上迅速恢复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韩国的科技和经济振兴同样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之上。上世纪60年代,韩国和我国工业水平相差不多,甚至很多产业起步比我国晚,但韩国在引进技术后,非常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虽然韩国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我国一个省,但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我国的40%。韩国的半导体、汽车、钢铁、核电及微产业,起步阶段都比我国晚。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已部署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但现在,韩国已掌握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韩国一靠引进,二靠生产,三靠出口,而我国则是引进引进再引进。我国生产红旗牌汽车时,韩国还没有汽车产业,美国高通公司总裁曾扬言:“如果韩国能做成汽车,我就能用手指头点燃蜡烛!”9年后,韩国真的生产出自己的汽车,并在此后的一年就实现了整车出口。在核电方面,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之时,韩国还没有掌握核技术,现在已建立20多个核电厂。我国与韩国的差距同样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
  其实,与亚当·斯密同时代的德国学派学家李斯特早就指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源于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他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完全不同。一个人可以据有财富,那就是交换价值;但是他如果没有那份生产力,可以产生大于他所消费的价值,他将越过越穷。因此,他说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因为自主创新能力是生产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而知识和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培育创新能力要比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本身重要的多。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不是把“技术引进”或者“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三、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考
  
  1.投入是基础
  长期以来,投入的不足是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五”前4年,我国科技投入总量达到3590亿元,年均增长17.45%,比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要低,甚至没有达到《科技进步法》的要求。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款的比重仅为0.56%,远低于化国家平均3%-5%的水平。目前科技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总量仅相当于韩国的二分之一。要扭转我国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劣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据技术性标志显示,当研发强度不超过1%时,技术研发处于使用技术阶段;研发强度在1%至2%之间时,技术研发则处于改进技术阶段;而在研发强度超过2%时,技术研发处于技术创新阶段。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的技术研发尚处于改进技术阶段。这说明我国科技投入体系尚未成熟,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仍应由政府组织实施。这就决定了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仍将发挥主渠道作用,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强化财政科技,确保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其次,要鼓励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研发资源配置处于长期不合理的状况,这一状况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政府科研院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大受益者,而企业则因政府研发的投入甚少,本身对研发投入缺乏兴趣,很难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世界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分配和人员配置都是以企业为主体,研发成果转化率较高,一般在60%-70%,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要确立我国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深化企业改革,通过制定宏观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吸引社会资金,组建各类创业投资公司;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担保机制、支持风险投资等联合手段,努力提高企业及其他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
  
  2.人才是关键
  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全球化进程仍将加快,世界各国的竞争态势将会更加激烈,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将落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尽管引进了大量技术先进的组装生产线,推出了大量新产品,然而,我们的技术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这一方面与引进技术后对技术的吸收消化努力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多年来我们对自己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积累重视不够。要以自主创新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解决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问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人才是创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此,要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宽松的条件。其次,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要大力提倡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灵活驾驭知识和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有理想、有责任感、善于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有执著追求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和现代交往工具的、能进行国际交往的新型人才。第三,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规划工作。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要按地区、行业编制人才战略规划,用以、和人才。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计划,要制定科技人才回国特别行动计划,重视优先从内部选拔人才,以避免从源头流失,同时做好重点人才的引进工作。第四,努力营造平等开放、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3.制度是保障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很多情况与我国相关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有关。比如,由于国有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在所有权实质性缺位、干部任用非市场化情况下,多数国有企业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企业高管人员为迎合政府偏好和迫于短期业绩压力,大多不会选择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且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创新道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一些行业竞争过度和一些行业由于垄断而竞争不足,限制了竞争刺激和逼迫企业创新的作用。财产保护制度不完善,如财产保护不到位,投资者特别是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这样的长期投资还有一定担忧;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使创新产品、技术、专利等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不敢创新。因此,作为国家战略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是科技界的事。为了把自主创新战略落到实处,政府必须首先实现制度的创新,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比如,要让国有企业有内在创新动力,就必须以切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改革现有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制度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核与任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督权、出资人所有权和运营权相对分开的国有资产新体制。又如,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创新。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就没有人愿意去创新,会有更多的人靠模仿过日子。因此,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文化,把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中,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建立专业人员可以自由发挥所长的激励机制。再如,在加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科研院所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科研机构改革不是简单地转化为企业或进入企业,应根据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特点,分类重组科研机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依此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3-28 23:22 , Processed in 0.0831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魅优论文范文网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