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 陕西关中方言在影视剧中流行的传播学解读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09:5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近年来,陕西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正形成一种流行,而且这种流行还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流行本身即为一种传播现象,本文就尝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流行形成和普及的原因进行解读。
  关键词 陕西关中方言 影枧剧 流行 传播

  
  近年来,陕西方言,尤其是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情况极其常见,甚至已经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和表达方式广泛流行于影视剧作品之中。
  陕西方言大致可分为陕北方言、关中方言和陕南方言。其中关中方言主要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所说的方言。陕西关中方言区基本与关中地区相重合即陕西省中部谷地,使用主体主要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和铜川市及其所辖市县地区等。”在整个陕西地区无论从使用人数、区域还是重要性上关中方言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很多场合关中方言几乎成为了陕西话的代名词,即影视剧作品中出现陕西方言热主要指的是关中方言的流行。
  我国方言在文化领域的运用除戏曲外最早出现于各种曲艺形式中,小品在这些形式中其中最具影响力。二十年前陕西籍演员郭达在小品《换大米》中地道的陕派表演揭开了关中方言通过电视展示自身的大幕。随后关中方言凭借自身的特点及其一些导演和演员的偏爱时不时会在影视剧中看到它的痕迹。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的当属张艺谋在他自己指导的电影《有话好好说》中的客串表演,方言的运用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剧情,台词“安红,我爱你!”被很多人山寨和模仿。
  陕西方言是我国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它极具乡土气息和生活化的特征,使得很多电影为了体现作品及表演的真实性最终都选择了陕西方言作为语言符号,而关中方言尤其具有代表性。如:郭达在战争喜剧《举起手来》中的表演就选择了关中方言。即便是倪萍这样的非陕籍演员也借用关中话演绎了《美丽的大脚》中乡村女教师一角。
  秦风秦韵是体现悠久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开商业大片先河的电影《英雄》里,多次出现千万将士齐吼“大风”的场面,而这采用的就是关中方言的发音,虽然除本地的观众外大都很难明白其意,但雄浑的气势和古秦地厚重文化风采却得以彰显。
  喜剧电影电视剧广泛使用关中方言最终将一表现风格推进为一种流行。《武林外传》中风情万种的佟掌柜吟唱出了原本粗犷有余的关中方言中温婉的一面,那句西安味十足的“我的神啊!”(额滴神啊)。随之成为传诵率极高的时尚流行语。2008年,根据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小说《高兴》改编的同名电影选用了一大批陕西专业演员和业余票友,一水儿的西安话将原著悲悯的结局彻底变为了喜剧收场。接踵而来的宁浩作品——《疯狂的赛车》中原本两个戏份并不多的蟊贼也操着关中方言抢尽了观众的眼球。
  2009年,这股关中方言流行风似乎并未减退,电脑《夜店》、《斗牛》,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中均特意将其作为突出的卖点。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的大量使用正渐渐从一种流行蜕变为常规的表现样态。
  从传播学角度看,“流行是指新的行为或思维方式在社会群体成员中,逐渐普及形成的集合现象”,具有暂时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众多电影自发的使用关中方言正是在不断的向受众演示其行为和思想特征以及代表的文化,一时间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流行现象。那么影视剧中为何会如此频繁和广泛的使用关中方言,从传播学角度值得进行思考,具体说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原因。
  
  一、分众传播的选择
  
  “分众”一词由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最先提出。“分众传播是指传媒在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层次、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等人群提供特定的信息和服务,使之满足该类人群需求的传播方式。”因为大众传播带来的同质化、标准化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分众时代受众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所以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传统媒体开始寻求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异质化、碎片化的信息表达。
  方青热的出现正是影视剧为代表的文艺作品在寻求分众传播效果过程中形成的传播现象。一部影视作品不可能让所有观众都拿来追捧。那么就需要吸引一部分观众的注意,方言带有的“本土化”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分众传播的目标。它既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又善于演绎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化解了大众传播不易与受众接近的困难。关中方言正是适应了本土受众为代表的分众人群需求,巧妙的附着于影视作品之上,鉴于其不俗的艺术表现效果,才得以形成如此之流行。
  
  二、北方方言易于辨识
  
  从符号及意义学的角度看,传播及交流符号或意义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意义空间的基础即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关中方言属北方方言,普通话即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形成的,关中方言具有典型的北方方言特性,这对于能熟练掌握普通话的观众来说,完全满足传受双方对共通意义空间的要求。
  影视剧中可以普遍使用关中方言很大程度上也正基于其容易辨识的特性。因为这样做并不需要冒太大的风险。绝大多数的观众都能通过关中方言理解作品要表达的基本含义,这与南方地区方言相比是有明显优势的。因为虽同属南方,但不同地区的方言却分属于多个方言区,且在同一方言区内不同地方的方言也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南方各地方方言的使用总是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很难在大范围传播中起到效果。
  此外,影视剧作品为了获得最大程度上的理解,大都在保留语音语调不变的基础上对方言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良,去掉了很多生僻难懂的表达,采用“关中腔说普通话”的方式取而代之,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播内容的辨识度。
  三、与生俱来的喜剧性
  
  美国学者C.R.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创造性的继承了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理论,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项基本社会功能,“即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以及提供娱乐。”其中提供娱乐的功能是赖特创新中与拉斯韦尔观点最大的不同。而观赏影视作品的大部分受众都是为了获得娱乐而来的。
  幽默是最容易于使人轻松的一种表达。影视剧中“关中方言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陕西关中方言与生俱来的喜剧性效果。所谓的“与生俱来”主要源于关中方言夸张和易于与喜剧结合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关中人说话时口型开合较大,声音洪亮,表情夸张,还连带丰富的肢体动作,投入时会口沫横飞、张牙舞爪。影视表演,特别是喜剧表演中常需要借夸张的演绎来调动观众的笑神经,关中方言夸张性的特点正是关中人直爽的性格特点赋予的。另外,关中方言集雅俗元素于一身,为传达幽默提供了足够的延展空间。
  在剧情的设计上,操关中方言的角色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大多数都是喜剧性角色,方言台词也多为刺激发笑或抖包袱之用,常此以往观众已养成了听到关中话就嘴角上扬的习惯。关中方言带来了普通话和其他地方方言所不能企及的 喜剧效果,它也成为“搞笑方言”的代名词。在大众娱乐影视剧中,关中方言频频出现,适应并满足了观众的观赏习惯与传统趣味,全国的观众借此了解陕西人、关中腔、地域风情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关中方言独特的喜剧魅力。
  
  四、关中方言易于营造有真实感的“拟态环境”
  
  由于人们接触的信息数最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限制间差距被不断拉大,受众不可能对现实社会环境的信息都产生经验性接触,他们只能通过大众信息的传播对现实社会进行认识和确认。李普曼认为,“媒介提供给受众的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选择、加工和重新结构化后再向人们提示的环境”,这种环境被称为“拟态环境”。大众传播媒介要通过营造“拟态环境”影响受众,首先必须让受众相信“拟态环境”是真实的。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和再现。
  伴随着受众文化品味与媒介素养的提高,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影视剧作品需要做到从心底触动观众,而真实、平民化的表达更接近生活,也更易于突破受众的心理防线。影视剧中广泛使用关中方言除看重其喜剧功效外,另一方面则是认识到其善于表现、、生活性题材的优势。关中方言带有平实的乡土气息和浓浓的生活味道,易于树立了鲜明的关中人形象,也衍生出人物粗犷、憨厚、直率的性格特征。大众媒体通过关中方言的运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将影视作品人物至于了特定的关中地理及文化背景之下,这是文艺作品民族性与本土性有效的体现,为观众营造了极具真实感的传播环境。更易于受众对传达信息的理解和传播效果的达成。
  
  五、陕西名人作为“把关人”和陕西受众担当“舆论领袖”
  
  “把关人”理论认为,把关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是否能顺利进入流通环节。影视剧作品中,导演、编剧、演员都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近年来,陕西籍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在影视圈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高,如导演张艺谋、顾长卫,演员郭涛、闫妮、苗圃,以及很多知名的作家编剧都是地地道道的关中人,他们在影视剧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或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因为他们与关中方言天然的关系,所以他们切身了解其特色,也善于运用它,也就很的通过作品将其展演出来。这些陕西名人因为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客观上降低了关中方言进入电影、电视剧作品的门槛,确保传播渠道的通畅,增加了关中方青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频率。
  从受众角度看,陕西及周边受影响较大的区域有近五千万人口,他们对出现关中方育的影视剧极易产生亲近感,同时也为外乡陕西人所津津乐道。随着出现频率的增高,关中方言被更多人熟悉和喜爱,有调查显示,陕西话被评为最好听的地方方言,这里的陕西话其实就是关中方言。因为这些陕西乡党们更了解关中方言及更深层的文化内含,所以他们会经常被外地人问及影视剧中某句方言流行语的含义以及其他,这些外乡的陕西人直接或间接的扮演了“舆论领袖”的角色。他们译码方言符号的同时,也将自己了解的关中文化和背景等内容主动传播出去。深化了观众对影视作品中内容的理解。
  陕西的名人和本土受众在传受两端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保证了关中方言通过影视作品传播的畅通。
  
  六、关中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的H·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以及社会遗产传承三大功能。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机制,拥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保存并传给后代的历史使命。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方言是语言最自然的形态,作为人类在一定地域内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世代相传并经历变革,最终流传至今。某种程度而言,语言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亮点。八百里秦川的腹地西安是关中文化集中体现之地,作为十三朝古都,也是历史上最繁盛时代的古长安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关中方言。贯穿古今,引导人们追忆汉唐的辉煌,见证深厚的关中文化底蕴。
  影视剧中关中方言的流行是陕西及关中文化影响力提升的必然结果和集中体现。多年来,伴随陕西的振兴和等产业的,体现陕西关中文化的戏曲、曲艺,以及电影、电视剧等文艺形态越来越为世人所熟悉和关注,受众对陕西关中文化的理解加深了,误读也明显减少了。影视剧对关中方言的广泛使用和大众对它的追捧本身就证明观众对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有需求的,是被接受的,对其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存在兴趣的。
  国务院于2009年9月26日新近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世界危机背景下,中国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第11个产业振兴规划,这一规划的出台,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陕西作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省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备受国内外的关注,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会推动陕西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及其影响力。
  作为流行,影视剧中的“关中方言热”现象会性的消退和降温,但作为陕西历史文化的“名片”——关中方言则需要更好的扮演文化互动交流载体这样的重要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8 00:01 , Processed in 0.4439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