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中国]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09:4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七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讨会,于2010年12月3—6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为纪念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60周年,此次研讨会以“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为主题。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近80人。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以“毛泽东文化观的当代价值”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致辞。学会副会长许全兴以“毛泽东文化观的科学内涵”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与会者围绕主题,开展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
  
       [关键词]文化观;文化建设;哲学思想
  
  一、关于毛泽东文化观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文化观的科学内涵是本次会议探讨的重点。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毛泽东文化观进行了研讨。
  毛泽东关于文化的定义。雍涛指出,毛泽东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出发来阐明文化的定义。(1)毛泽东所说的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它由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及语言和思维形式等构成;不是指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内的广义文化。(2)文化是社会的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巨大的影响。(3)政治在文化和经济之间起重要中介作用。郭建宁提出,文化的广义——人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狭义——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的文化。
  关于毛泽东文化观的形成。胡为雄指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理论与其政治理论具有密切联系。它的提出即是毛泽东主张新文化建设和实践文化革命的结果,也是出于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斗争的现实需要。梅良勇认为,毛泽东的文化观的理论来源主要表现在:(1)是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浸润。(2)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文化观的直接理论来源。此外,主体践履是毛泽东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性条件。
  关于毛泽东文化观的实质、核心。许全兴指出,毛泽东的文化观的核心是关于文化与政治和经济三者关系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说明。他认为毛泽东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关系切入,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毛泽东的文化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是彻底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既区别于文化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唯心主义的文化观,又不同于否定意识、政治能动反作用的经济决定论的文化观,突出了文化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实践性。雍涛指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高度谈到了文化即文明的实质——文化即人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化具有信息功能、认识功能、批判和教化的功能。梅良勇认为毛泽东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革命、建设实践有机结合产物。其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关于毛泽东文化观的基本内涵。胡为雄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主张在内的诸多论点,包括如何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吸取中外文化以丰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进行文化普及、发展科学文化,以及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结成文化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等。郭文亮认为毛泽东的大众文化观,是指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建构以大众为主体、为大众服务、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观点。它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以服务大众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大众为表现形式,以大众需求为重要参照。毛泽东的大众文化观,颠覆了传统的服务于少数统治阶级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确立了以民为本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关于毛泽东文化观的基本特征。薛广州指出,毛泽东的文化观有三个特征,即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周直提出毛泽东持有的是革命文化观,其整理显著特点是坚持革命实践,并展现在其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处理各项工作关系和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外国文化上。施维树、汪兆旗认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凸显了文化的民族性与开放性、人民性与民主性、科学性与实践性。
  关于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问题。胡振平指出,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决定着夺取了政权的共产党不可能使国家很快地走向消亡,权力两面性突出地表现了出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则还有发展市场经济的两难,这就更加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引领和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引领作用,必须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杨先农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把握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引领人民大众、提倡协商文化整合全国政治力量、营造民族宗教文化的良好氛围维护民族大团结、以“双百”“二为”方针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等,这些理论贡献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营养。
  关于毛泽东文化观的当代价值。对于毛泽东文化观的当代价值,与会学者也进行了积极热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文化观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雍涛认为毛泽东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毛泽东文化哲学告诉我们,执政党在革命胜利后必须实行文化战略的转移。(2)毛泽东文化哲学的基本思想仍然是我们当今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3)毛泽东文化哲学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进行文化选择。梅良勇认为,毛泽东文化观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确立了前进方向,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为先进文化建设确立了方法论原则。郭文亮指出,毛泽东的大众文化观经由其回应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主导性的文化推行模式以及开展丰富的实践探索活动这些现代性转换途径,开启了我国文化的转型之路。
  关于毛泽东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建设。刘卓红认为,研究毛泽东文化哲学,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历史现象去研究,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现象分析的问题应放在当代中国社会去研究,这样才能凸显毛泽东文化哲学的当代价值。陈金龙提出,研究毛泽东文化观不仅应关注毛泽东的文化自觉过程,还应区分作为个人的毛泽东与作为中国特定时期的毛泽东对古今中西文化的差异。当前文化建设应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成为热点和关注重心,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也就此展开了研讨。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沧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不终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走向,概括地说,就是走向“三化”,即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方法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三化”的手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是一种理论形态,只有实现“三化”,关键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才能运用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正确地处理好我国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否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然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变成教条的危险。杨亚利主张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质,即马克思主义的特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潘宁认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要一环。当下,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立足当代,面对现实,面对世界,善于捕捉我们时代和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并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关系。余品华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决于、制约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蕴含于、体现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正是由于时代不同,决定了不同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中解决和回答的“根本问题”不同;(2)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联词不同;(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相互交织和支撑格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双向互动”问题,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统一的发展趋向。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杨瑞森提出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来阐释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地位。(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础性的理论问题的阐释,要结合毛泽东哲学去解读。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通过解释来凸显毛泽东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2)总结毛泽东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验。(3)厘清毛泽东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东西。(4)研究新时期毛泽东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阶段,萧诗美提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采用感性和理性的两分法,而西方哲学自康德以来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采用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三分法。这一认识论基本原理上的重大差异,无论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话,还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课题。
  
  三、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课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于毛泽东与学习型整理政党建设。谢春红认为现代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下的毛泽东,从个体来看,他是学习型个人,善于学习,真正学习,胸怀一个能活出生命意义的远大目标促使他不断超越自我;从组织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学习型领导,是政党学习出色的设计师,是政党学习高超的教师,是始终忠诚于政党学习目标的仆人;从社会的角度看,学习型个人的品质和学习型的领导才能在他身上的充分凸显,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学习型领袖。
  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探索。范贤超指出,毛泽东为了纠正社会主义建设中“左”的错误,致信全党,号召读书,并身体力行,组织学习小组,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作了大量的批注,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启迪后人的思想,为我们读书学习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对今天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张喜德认为,延安时期中央采取关于理论学习文件的出台、以毛泽东为组长、主任的中央学习组和中央总学委为代表相关领导学习组织的成立、以“五•五学习节”为标志的学习制度的确立、陕甘宁地区中央各直属院校的成立等四项重要措施是推动学习运动和学习型政党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熊芳分别从客观世界改造和主观世界改造是同一过程的原理、从主观世界改造的普遍原理以及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共产主义的人学目的出发,论证毛泽东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探索是以其改造主观世界思想为重要哲学依据的。

  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路径选择。郭建宁提出,文化建设要兼顾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关系,同时要着力提升大众文化的层次和品位。祝彦强调理论学习要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达到理论学习的目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防止宣传过头。
  此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毛泽东国家文化利益观、毛泽东“双百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毛泽东对奴性文化的批判、毛泽东生活消费观、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党风建设思想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问题进行了会议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9 15:13 , Processed in 0.0552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