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论] 师生互动之我见

[复制链接]

2800

主题

2800

帖子

84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师生互动”在观念上的接受
         教学论书籍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过程。”这一教学定义的提出,与我们现行的新课程的理念较为贴近,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成为一项重要实践内容。于是,在此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师生互动”被正式提出,成为摆在我们众多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去面对,去思考。
         对于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我们往往都经历了观望、接受、尝试、适应,然后去改造,使之日趋完善。新课程在我们身边真正实施之前,我们也早有耳闻,如果与课改试点区的老师有过交流的话,会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与自己当时采用的教育教学方式相比之后,或许在心理上还是有些异样,就像小孩,让你舍弃养育多年的,再去认领一个新的,心里总有些疙瘩。当然,并非说我们真要全盘否定老教材及教法,但当我们真正去面对这个新生事物时,观念上的改变与接受的确很重要。
         二、“师生互动”的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只处于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留存时间短,遗忘却快,即使有些信息也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但信息是以零散的无意义的形式储存的,运用时提取较为困难,因而学习效率低下。而“师生互动”却能克服这一缺点,使学生和教师相互“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地位,并且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去体验学习快乐,这样就更加主动去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在新课程中,“师生互动”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那么,他接受的就是自己理解了的有一定目的性又有意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与研究实现的,正所谓得来不易方知其珍贵,印象深刻了,就不易遗忘,为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前提保证。被动学习也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其结构可能是混乱的,学生不易完全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系统的一部分。
只有处于互动教学中的学生,其知识体系结构才能向有序化的方向发展。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这无疑是对师生互动性教学的最为精彩的阐释。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育要发展,有些我们自认为用了多年,对于应试屡试不爽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已到了不能不忍痛舍弃的时候了。  三、“师生互动”中师生的职责、地位
         当我们真正从心理上承认、接受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也得到全新的发展,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在实践中不断进取与完善。“师生互动”从一个现代教育理论到在课堂上具体实施,这其中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其真正意义绝非教师和学生相互提几个问题,大家通过讨论得出结果这么简单。在“师生互动”中,师生地位平等,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他们的身份与职责毕竟是不同的。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他们的职责在于努力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及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而教师则是协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合作者、指导者。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从此,课堂上教师唱主角甚至“独角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热烈而不失规范,紧张而不失和谐,公正而平等的双边乃至多边交流活动方式,教师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精诚合作之人。在这种相对较为宽松灵活的学习环境及氛围中,教师虽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其主导地位仍不可轻易动摇,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目标的规范与引导,课堂教学通常要受到来自教师基于教育目标的控制,教师若舍此控制而让学生完全自治,则意味着放弃对学生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当然,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也是一种教育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应暂时退居次席。
         四、“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为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应尽量减少主观情感因素的影响,但事实上教师对与其互动对象的选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教师愿意更多地选择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学生及人际地位高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与之互动,而较少与成绩差的及人际地位低的学生进行互动。这种差异现象尽管有其客观原因,即受时间及班级人数的限制而使互动机会不可能太多,但教师究竟将这些有限的互动机会提供给哪些学生并如何与其互动,则说明了教师的潜意识中对学生所产生的不同期望值的一种表现。这种现象如不能在教学中注意改观,长此以往,必然会极大削减“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师生互动”的初衷是让更多的学生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之爱上学习,并能享受成功的乐趣。而如此一来,真正能体验到学习快乐的还只是那一小部分优秀学生,其他学生并未能主动参与进来,学习结果与教师既定目标相去甚远,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一如既往的情感支持,增加师生间的彼此信任感,鼓励学生的大胆交流。进而,教师以合作伙伴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学习之中,适时加以引导,并将自己从丰富的社会文化素养及科学文化知识中吸取“营养”而生成的知识与情感提供给学生,同时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取更为新鲜的“营养”,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30 06:16 , Processed in 0.0401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