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研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

[复制链接]

2350

主题

2350

帖子

71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23:0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本质就是货币资本即资金的借贷活动。货币资本的借贷是资金盈余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在一定时期内,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转让给资金借入者的行为。资金的借贷已成为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货币资本借贷过程中,资金盈余者获得的收益就是货币资本的利息。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也就是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可见,利率表现为资金的价格,这是它的本质。利率市场化,简单地说,是指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
与利率市场化相对的利率管制,是指国家或政府出于特定目的,将资金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种政策措施。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80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于1986年和1994年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高潮。在我国,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讨论由来已久,一度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面利率市场化至今尚未付诸实施。然而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趋势来看,利率市场化乃必由之路。
对于我国要不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基本形成共识,相关讨论多集中在改革的时机选择和方式上。利率市场化是采用“渐进”方式好还是应该短时间内全面实现?目前是否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期?面对利率市场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趋利避害?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利率市场化做较深入全面的了解。

1.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交易资金利率的过程。换言之,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是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来自主决定,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资金利率体系。
一般地说,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内涵,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市场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利率的本质是一种价格,是资金的价格。定价权是市场交易双方的基本权利。金融交易主体当然应该有权就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等条款通过平等协商确定。
(2)  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资金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还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金融交易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期限、风险及其相应的利率水平达成协议。
(3)  资金市场上存在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准利率”。理论上讲,市场利率的档次可以有无限多种,但是市场利率水平还是只能依据一种或几种市场交易量大、为各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作参照来确定。因而利率市场化存在一个如何确定基准利率的问题。
(4)  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权利。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完全不要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宏观调控。但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对利率的调控应主要采用市场手段,以免干扰金融市场本身的运行秩序。
商业银行是借贷活动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商业银行的利率决定权,好比企业的产品定价权。一个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其经营成效是自身所无法控制的,更谈不上改善经营和利率风险管理了。利率市场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商业银行享有利率自主权。

2.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它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资本的价格,它的形成机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率也是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利率对国民经济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来的利率体制已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颈”。要让利率杠杆更好地发挥作用,迫切需要对原有的利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一般来说,实行利率管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低利率管制能降低投资者融资成本,使原本无利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低效项目变为高效项目,从而吸引新的投资,扩大投资需求。实践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第二,实行利率管制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竞争需要,可能人为抬高利率吸储,这会刺激对高收益高风险项目的大量放款,危及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率管制也是一种对商业银行整体利益的保护,是在商业银行缺乏自我约束条件下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需要。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率管制的消极作用逐渐显现。首先,它使资金市场失去了“无形的手”的自发调节,容易造成资金的低效使用。因为政府在制定利率时,不是依据资金运作的市场法则,更多的考虑是如何通过利率改变存款人、贷款者和金融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这样,利率的调整就变成了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占优势地位的一方就会推行有利于自己的利率政策。其次,长期的低利率使得经济体系内部始终存在超额的资金需求,造成资金供求失衡。但利率被管制,市场无法自行调节,而国家采取的信用配给乃是一种行政措施,往往只是根据管理部门的主观意愿,最终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还可能产生权力“寻租”,孳生腐败。再有,由于正常的融资渠道被管制,使大量资金游离于正式的金融体制之外,造成了所谓的“脱媒”危机,致使非法集资泛滥,民间利率奇高。
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造成了经济的低效和失衡,经济的低效和失衡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这样,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就我国实际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有以下动因:
(1)  最主要的动因,在于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核心在价格,通过价格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要求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价格实现了市场化,而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一直实行计划管理,弱化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降低了利率承担的宏观调控功能,不能适应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现行的利率体制,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
(2)  利率市场化是开放经济的需要。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应该适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会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当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市场,放开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管制,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此外,汇率和资本市场开放等问题也都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也要求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3)  中央银行调整利率不具有连续性,通常隔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调整一次,利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程序复杂、决策滞后、信息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是现行利率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利率管理规定繁杂,要做到有效监管,难度很大,监管成本高。中央银行统一规定的利率无法体现不同的风险特征,使利率机制在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被扭曲。利率管制还导致体制外融资活动严重,民间融资成本很高。
(4)  利率市场化是实现经相关济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市场交易主体若没有价格决定权,发生的交易就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公平交易,从事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没有利率制定权,也不可能真正走向市场。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企改革。因为利率上扬将强化企业的资金成本意识,迫使国有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也有助于国有银行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强利率风险观念,努力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其商业化转轨。利率市场化还将推动我国货币市场发育和资本市场发展,使金融创新更加活跃,市场机制更加完善,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入世”的挑战。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可以使央行有效的使用利率杠杆以增强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对于优化经济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根本上说,利率市场化是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前提,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与难点
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敏感性,使利率市场化将影响到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实施利率市场化必须客观、全面地评估本国的经济状况。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经济状况好的国家,利率放开后对国内经济运行冲击小,成功概率高。发展中国家则多有反复。我们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全面规划,充分估计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3.1 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
(1)  利率市场化要有一个统一、公开、公平的充分竞争的资金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这样的市场中形成的均衡价格才具有公平性和代表性。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可以作为资金供求变化的信号,以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
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一个突出特点,都是最先通过培育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尤其是前者)而成功实现银行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实现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市场建设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实践,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先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还要求金融市场的规模化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金融市场规模不够大,参与的主体不够多,就说不上“市场化”;没有丰富的金融产品,金融主体就不能借助于金融工具有效地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受到限制,也无法强化利率调节投资的功能。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产品单一,金融市场规模还不够大,就不利于顺利推进利率体制改革。
(2)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有所用。为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通常需要对一些特殊行业和地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利率市场化要求这些政策倾斜措施应依靠财政政策来实现,或者政策性银行的优惠贷款予以支持,而不能运用货币政策来完成财政政策的目标。否则会削弱货币政策的运用效率,导致资金市场价格扭曲。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承担着财政政策的职能,必须逐渐淡化这种财政职能。
(3)  利率市场化以商业银行真正市场化经营为前提。利率市场化,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同时也必须对这种自主权承担责任。这要求银行能够根据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来确定存贷款的利率水平,也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润激励机制。使得商业银行不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而过度参与高风险项目,也不会因逃避风险而一味缩小贷款规模。要使银行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不受来自外界的干扰,不会因竞争而过度抬高或降低利率水平。
商业银行要建立起风险约束机制和利润激励机制,必须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我国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远远不够。真正的商业银行应该是追求利润的企业,不应承担支持经济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更不能作为“第二财政”。
(4)  利率市场化要求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率市场化将使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因此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企业的经营机制又是制约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具有责、权、利相制约的经营机制,那么它对利率的变动就具有相当的灵敏度,就能根据利率变化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和投资策略。反之,企业就无法主动防范和化解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
我国利率机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作为利率调整的对象,预算约束软化,行为不规范,从而使其对利率变动缺乏弹性。因此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尽快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的利益驱动和风险约束机制,增强对利率的灵敏度。

3.2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
改革孕育着希望,也蕴藏着风险。我们应该对此有所防范。
3.2.1 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
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我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但这两点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我国资金短缺不是很严重,而储蓄率相当稳定,储蓄存款余额长期居高,利率放开后也不会过高;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开放,只会有少量境外游资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国内,影响极其有限,对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不会构成威胁。

3.2.2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一旦利率放开,银行就有可能以高利率的方式发放高风险贷款。这时候,有的企业和个人可能利用银行的高受益心理,抱着借了不还的思想去争取高利率贷款,结果会导致银行坏帐增加,威胁金融体系安全。
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是回报高风险也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
3.2.3 金融腐败的风险
银行有了利率决定权,这时在银行业务中就有可能出现“人情利率”、“关系利率”或借机抬高利率的现象,而不是严格根据风险加成原则对贷款利率进行合理定价,这就产生了金融腐败。但这不应该成为不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由,因为金融腐败在利率管制下同样存在,只是更隐蔽而已(它表现为企业的“隐性”资金成本)。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银行内部定价制度。
3.2.4 银行和企业风险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如美国在1986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几年内,平均每年有约200家银行倒闭。银行的倒闭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对于一部分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率上扬将是对他们的严峻考验,也给银行出了难题:如果继续放款,它们可能连利息都不能支付;如果不继续给它们资金支持,它们可能破产,银行原来的贷款就不能收回,坏帐增加。而且有的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它们的倒闭会给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冲击。

4.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争取改革中始终握有主动权。

4.1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实现全面利率市场化,既需要一个大体平衡的宏观经济环境,又应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有能适应利率市场化规则的、成熟的市场主体,尤其是银行体系。在各方面条件不具备时,如果盲目过快推进,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因此不可急于求成。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某个改革的条件出现了,就断定这是改革的“良机”。应认识前进中的困难,努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采取渐进方式推动利率市场化,成功地实现了既定目标。即使美、日等市场成熟的发达国家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有一个过渡期。我国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利率改革的因素,也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思路,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幅度,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总结问题,积累经验,最终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改革是有步骤的。外币改革在先,是因为外币利率调整的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为了保持资本项目平衡,保证银行经营外币业务时不会亏本,外币利率必须跟随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浮动,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在以后的市场化经营积累经验。先贷款,是因为存款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银行,容易导致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从世界各国利率改革的实践来看,也都是存款利率开放晚于贷款利率。小额存款利率最后,是因为小额存款影响面更广,对小额存款利率的管制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存款市场竞争的作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必须始终保持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市场调控能力,防止出现利率的剧烈波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目前,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利率都已充分市场化。从1996年至今,中央银行累计放开了114种利率。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也促使金融机构加强经营管理,健全了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
总之,利率市场化不一定要有确切的“时间表”,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步骤和规划,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认真总结取得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

4.2 大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
(1)  要重视、加快发展我国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债券回购市场、贴现市场。市场化的利率,是货币市场交易的结果,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利率市场化以货币市场成熟为前提。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其商业银行都是参照货币市场利率来确定自身的存贷款利率水平,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必须下大气力发展货币市场。
我国的现状是重资本市场轻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比重相对较低,品种单一。短期国债发行量太少,且基本上由银行承购,公众很少有机会参与,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今后国债发行对象应由以商业银行为主向以居民为主转变,突破传统国债单纯的弥补赤字作用,作为一项金融产品,发挥金融方面的功能。另外,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较为滞后,而且基本上也没有居民个人参与。应进一步规范商业信用,发展票据市场,适应经济发展之需。
(2)  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过大是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前任央行行长戴相龙在2002“中国:资本之年”国际论坛上公布的数字,1992-2001年我国企业从股票市场累计筹资7755亿元,而同期向金融机构的贷款增加了8.6万亿元。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状况也是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系统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取消对企业债券的利率管制和股票上市的行政管理,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这样活跃了金融市场,又有利于减小银行系统的风险。
(3)  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利率市场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健全的监管体系,可以弥补制度设计中的不足,保证改革能按既定方向进行下去。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成长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更需要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管,尤其是对银行行为的监督。要尽快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主管部门监管力度,同时应建立行业自律监督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

4.3 确立国债的基准利率地位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基准作用的利率,是确定其他利率的参照,其特征是市场化、基础性、传递性。基准利率应从具备市场化特征的货币市场利率中确定对象。  
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目前我国将一年期存款利率当作是基准利率,但这不是市场化的产物,没有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对推进利率市场化不利。一般来说,基准利率应具备以下要求:市场参与程度高,能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力大,与其他利率有较强联动性;可控性好,要便于中央银行调节;稳定性好,风险较小。从这些条件来看,国债有充当基准利率的很多优势:
第一,国债以财政信用为担保,是“金边债券”,信誉最高。
第二,国债的发行都经过广泛宣传;二级市场价格每天公布,具有公示效应,能及时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敏感性强。
第三,国债是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影响面广。
第四,我国的国债市场已有相当规模,国债地位在不断提高。
在此基础上,要改进的是改变国债主要向银行发行的局面,让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购买,要增发短期国债,进一步加快国债市场发展,实现国债利率基准化。

4.4 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4.4.1 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以后,普通百姓存款也可以像选购商品那样,挑选合适的银行了。但此时可能选中一家利率高却支付能力差的银行,一旦银行无力支付,存款有可能血本无归,甚至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引发银行恐慌。解决这个问题一种通行的做法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美国为例,大萧条后成立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所有10万美元以内的存款提供全额保险。即使银行倒闭,存款者也不承担任何损失。我国也应实施类似制度,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保证普通百姓存款安全。

4.4.2银行同业公会
利率开放后,银行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为防止银行不计成本地压价竞争,有必要设计一套规范,保证竞争的有序。借鉴西方成功经验,我国银行系统也可建立类似同业公会的组织,采用银行利率由银行业协会协商确定的模式。银行协定利率不同于央行决定利率,它也是以市场为基础,且只是一个对会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参照利率,各银行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实际存贷款利率。

4.4.3 财政贴息和担保制度
我国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资金利润率差别很大。利率开放后,一些产业、企业可能不能适应较高的市场利率,出现融资困境。而目前我国还未建立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所以,应该建立一定的财政贴息和担保制度,在淘汰落后产业、企业的同时,对一些国家应该支持的产业给予支援,用财政性手段弥补利率升高对这些部门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4.4.4 统一资信评估体系
对市场主体进行资信评级,可以让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对彼此信用有所了解,便于各交易主体在确定利率时把信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也可以促使市场主体为了得到较高的信用评级,加强内部自律。目前我国资信评估机构较为散乱,有的自身信用都难以保证。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统一、权威的资信评估制度,必要时可以通过相关立法促进资信评估业的统一。

4.5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利率市场化亦如此,利率市场化的立法和执法是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从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基本都是先设计一个相应的法律框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则在这个法律框架的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法律的规范避免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乱,促进了改革的稳步前进。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政府的任务是制定法律法规,并切实保障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并不需要政府过多的干预,而在于通过立法和执法来保证改革任务的完成。这样既体现了以市场为基础,又可以防止政府行为的随意性,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局面。
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利率监管的担子更加重了。中央银行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去干预市场利率和具体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又应在适当的时候行使必要要的干预职责。因此,必须通过健全各种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规范操作规程,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加大监管力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
国外改革成功的实践表明,法制化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和保证。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要兼顾银行、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改革意味着风险,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相关条件事先就完全具备的,而是在改革中逐渐发展、成熟。因此,我们不能坐等良机,应该为改革创造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局良好,现在改革的核心是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要在已经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利率开放品种和浮动范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利率市场化将不再遥远。据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有意任内彻底完成利率市场化。高层的重视将给改革以新的动力,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8 20:28 , Processed in 0.2813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