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伦理道德] 简述道德文化建设的一个维度——制度文化

[复制链接]

310

主题

310

帖子

9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21: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道德文化 道德制度 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道德制度文化作为一个子系统对整个道德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道德制度文化作为道德制度的文化形态,理所当然离不开对道德制度的考察,文章就我国当前道德制度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人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性动物,人创造了社会关系,但又不得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社会关系成为人们的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于是,人们就用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和范畴对自己所面临的社会关系进行理解、把握、组织和安排,扬弃其纯粹的客观性,使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扬弃社会关系中那些对主体来说不那么适应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不合理性,将人们认为合理的社会关系及利益关系固定化、秩序化,使之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和结构,于是制度就应运而生了。道德制度的产生同样如此,“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①道德制度是利益博弈的产物和维护利益秩序的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血缘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社会关系的扩张和利益冲突的凸显,道德调整对象的范围呈迅速扩张之势,道德制度亦应与之相适应。单纯的德性伦理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和疲态,道德制度的价值得以彰显。中外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伴随着道德制度演进、发展和完善,道德制度的完善和繁荣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国家中,越来越多的道德规范被纳入到社会的法律规则体系中,越是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所体现的道德规范便越多。可见,道德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道德建设的关键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深厚道德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道德制度文化的建设就尤为重要了。
  一、道德制度文化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享成果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文化作为一个复杂整体系统,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子系统。换言之,文化结构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的。制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它一方面构成了人类行为的习惯和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作为精神文化的价值观念。
  制度文化不同于制度,典章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系统规范。制度文化是将制度本身当作文化现象加以考察。制度文化主要用文化学的方法对制度加以分析和解释,制度文化作为文化的制度层面比制度具有更加浓厚的文化色彩,更加偏重于强调制度的文化层面与规则层面的内在一致性,即强调制度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意识与制度、规范、规则、习惯的内在一致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制度文化把制度与文化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的道德文化,相应也包括道德物质文化、道德制度文化、道德精神文化三个子系统,道德制度文化即道德制度的文化形态。道德制度文化呈现为三种形式:明示的制度文化,如规章、守则、公约、须知、誓词、保证、家训、家规等;默示的制度文化,如规范化、模式化、程序化的行为、习惯等;隐性的制度文化,这主要是人们长期心理积淀形成的关于道德制度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二、道德制度文化的重要性
  道德文化是包含道德物质文化、道德制度文化和道德精神文化的有机生态体系,三者互为倚重、缺一不可。道德物质文化是道德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只有在肥沃的道德物质文化土壤上,才能结出丰硕的道德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果。道德精神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积淀,是道德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得以产生的价值理念。道德制度文化是道德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得以产生和延续的保障。道德制度文化在道德精神文化的精神关照下对道德物质文化的反映,肩负着实现某种伦理要求,协调和整合社会成员的价值趋向与行为方式的任务。道德问题的最终解决,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真正确立,都必须以现实社会中制度对各种利益的合理解决为前提,道德制度文化的优劣对道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总之,作为道德文化必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道德制度文化不可或缺。
  道德制度文化对伦理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伦理环境决定着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道德践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秩序的遵守。道德制度文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安排使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得到解决,使道德制度所蕴涵的伦理精神在每个人的心中打上烙印,这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伦理环境的内容由几方面构成:一是由专门机关正式颁布的政策、法规、条例和非正式颁布的管理规章、社会公约等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体现出来的。二是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为制度乃至法律的规定,以强制性的力量保证社会成员对道德规范的共同遵守。三是人们长久以来对道德制度体系所蕴涵伦理精神的心理积淀。这几方面内容均通过道德制度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道德制度文化对人的德性的培养意义重大。道德制度文化借助其所包含的明示、默示的制度和关于道德制度的意识、价值观念等发挥对德性的养成作用。从外显方面,道德制度通过其凝聚、演示、调节、规范等功能使群体、组织的社会活动从无规则、不稳定、不严谨的形式向有规则、稳定、严谨的形式转化,将人们的行为方式从随意盲目的、个体的、分散的行为转变为有目的的、整体的、协调的行为,德行得以保证,而德行是德性的源泉之一。从内显方面,借助道德制度文化所隐含的伦理精神和价值意义整合人们的行为,更新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对制度中“道”的理解、认同、践履而有所“得”,德性得以根植于社会成员的灵魂。  
  三、我国当前道德制度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我国历史上的道德制度文化非常丰富,两千多年超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及封建伦理道德体系,道德制度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没。历史上众多的纲常伦序、乡约民俗、家训家规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等级森严、层次完备的道德制度体系,维系着封建制度及其统治下的人伦关系。经过两千多年的锤炼和心理积淀,无形的道德制度、法则、意识、价值观念等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更为深重和久远。道德制度文化巩固了超稳定的社会制度,长期稳定的社会制度又是道德制度文化的延续和生长的土壤,二者相互促进。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社会道德与传统道德具有不同的特点。“传统社会的道德特征在于其封闭自守、单向一统、自然等级观念和心性伦理倾向。而现代社会的道德特点则首要地在于它的开放多元、丰富交往、理性秩序和普遍可操作性秩序。其中,理性与秩序是现代社会道德的核心和现代社会的道德合理性基础”。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确立和完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社会关系中家族式、宗法式关系逐步被打破,身份制关系开始向契约制关系转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本身发展这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道德进步必然获得新的形式,道德建设理应有新的突破。由于制度的刚性特点,我国丰富的道德制度文化一方面为当前的道德制度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遗产,另一方面又为道德制度现代化设置了重重障碍。当前我国的道德制度建设面对一系列危机:
  (一)道德制度化水平危机
  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体制转轨,使社会在短期内,在各个方面都发生急剧变化,社会关系整合与协调趋势的加剧,相应要求作为社会关系反映的社会道德制度的整合与更新。当前相对于社会迅速发展对道德制度化的高水平要求出现了道德制度化水平危机。尤其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制度予以规范,无规可循必然会导致思想和行为的混乱。
(二)道德制度化结构危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社会道德体系长期的城乡二元化板块结构造成城乡道德系统失衡。在现代社会,相比于异常落后的广大农村,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的现代道德转型进程自然要快得多,城乡二元结构的道德现状必然造成道德制度生长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急剧膨胀,伴随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是主流道德文化的缺失,道德生态系统的失衡必然造成道德制度建设的茫然和结构危机。如此状况产生的道德制度建设的不平衡发展加大了社会整体道德提升的难度。
  (三)道德制度化环境危机
  道德制度具有客观物质性,道德制度的成熟与完善取决于社会关系的稳定与成熟。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动时期,短期内社会关系难以理顺,各种利益激荡、价值分立,客观上给道德制度建设造成了混乱、不稳定的环境,现代道德制度建设举步维艰。
  (四)道德制度化伦理精神危机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加上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造成了人们思想上、价值观念上的混乱无序和变动不居。如此情况致使道德制度本身的正义性缺失统一的伦理精神依据。而“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困惑现代人头脑的人格分裂、造成社会道德“失范”的可能主要不在于个人的品德修养,而是制度伦理本身的正当性发生了问题或引起社会成员的怀疑乃至否定。由此,确立主流一统的时代伦理精神是我国当前道德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我国当前道德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
  面对危机,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的道德制度文化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伦理精神的转型
  一定的伦理精神是制度得以产生的观念先导,是某种制度赖以产生的价值理念。每一个时代的制度,都主要是当时的包含伦理精神于其中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我国正在经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存在的改变,必然要打破原有的伦理价值观念,代之以现代的伦理价值观念。现代伦理价值观念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现代社会转型的完成,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不是主观愿望的一相情愿。我们一方面要借助伦理精神推进道德制度建设进程;另一方面也要通过道德制度的力量推进伦理精神的确立。
  (二)克服道德制度的缺位
  伦理精神体系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们不可能等伦理精神体系完全确立以后才进行道德制度的设计。其实,社会变革是个系统工程,某些方面进展得快些,某些方面进展得慢些,有些转型完成的较好,有些则是刚刚起步。要根据社会变革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跟进道德制度的设计甚至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不能使伦理精神因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而无法体现和巩固。我国就存在着一些体现时代进步、先进的伦理精神因得不到相应制度的支持而丧失其发展壮大机会的情况。  
  (三)转变道德制度建设的错位
  我国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均优先于民众的观念更新,并过分注重于道德制度对伦理精神的塑造过程,先有制度预设,让人们去认同、服从制度,制度的制定不是以伦理价值观念为中心、为指导,其后果必然是道德制度建设中的错位。制度是人维护利益的工具,人不应该成为制度的俘虏。我们当然不可能等社会转型完成、社会伦理精神成熟以后再进行制度安排,客观反映时代进步,体现时代伦理价值的制度预设和制度创新非常必要。但制度的预设不能盲目随意,应讲求客观合理性。我国当前存在着许多人为的、想当然的预设制度,它们不仅落后甚至和时代精神相悖,这些严重阻碍社会的转型和时代伦理精神的确立,也是导致当前社会价值观念混乱、人格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当前道德制度建设的重点。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必然要求传统的道德制度文化向现代的道德制度文化转变,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综合工程,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没有开放的胸怀、无畏的勇气、非凡的智慧、开拓的精神、创新的胆魄就无法推进我国当前的道德制度文化建设。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6
  ②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
  ③ 万俊人.现代社会道德合理性基础论证——兼及中国现代化动作的道德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9 15:02 , Processed in 0.0521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