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学] 黄芪配伍丹参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复制链接]

2471

主题

2471

帖子

73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21:5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择活动期UC患者36例,应用黄芪、丹参配伍治疗2周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和MDA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比。结果UC患者血清MD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OD明显低于对照组;黄芪、丹参配伍治疗后,血清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 黄芪配伍丹参可以降低UC患者的自由基水平,对UC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黄芪; 丹参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结肠黏膜及黏膜下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我国治疗UC的主要药物有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制剂等,但不良反应较多[1]。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UC治疗的主要方向,临床报道黄芪配伍丹参治疗UC取得了满意效果[2],但两者配伍对患者的氧自由基的影响报道极少,我们运用黄芪配伍丹参治疗活动期UC患者,并在治疗前后检测UC患者的SOD和MDA的含量,以探讨其治疗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503~200609共收治UC活动期患者36例,年龄26~65岁,平均39岁;其中男20例,女16例;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15个月;全部病例均符合2001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活动性UC诊断标准[3],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黏膜病理活检进行诊断,合并其它疾病者不纳入研究范围。
   
  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40~62岁,平均48岁,男17例,女13例,均为健康查体者。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所有病例治疗用地塞米松5~12 mg/d,同时应用丹参注射液0.8~1.2 ml/kg(相当于生药1.5 g/ml)、黄芪注射液0.6~1.0 ml/kg(相当于生药2.0 g/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重度患者连续2个疗程。治疗期间根据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1.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用药前24 h内及治疗1~2个疗程后分别空腹静脉采血3 ml,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或2个疗程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MDA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SOD的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法,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
   
  于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和黏膜病理活检,进行疗效判断,严格参照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UC疗效标准[3]。

  1.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AS8.0统计软件,数据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果
   
  除2例未完成治疗外,其余均完成1个或2个疗程。

  2.1  患者治疗前后MDA,SOD的变化    UC患者治疗前MD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SOD明显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黄芪配伍丹参治疗1或2个疗程后MD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O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UC患者治疗前后SOD,MDA的含量(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    36例中痊愈14例(41.1%),好转15例(44.1%),无效5例(14.7%),未完成治疗2例,总有效率为85.3%。3  讨论
   
  OFR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因,对组织和细胞产生氧化损伤,为了防御OFR对机体产生损伤,机体内有一整套与其相平衡的抗氧化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体内消除OFR的主要酶。胃肠黏膜富含OFR生成的酶系统,因此生成OFR的潜力巨大[4,5]。研究发现UC患者血清OFR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排除全身其它器官病变情况下,病变范围较大者较病变范围小者更显著[6]。说明UC患者炎症肠黏膜局部存在OFR损伤。故OFR损伤是UC发病过程中溃疡形成、病程迁延的一个可能甚至关键的因素,因此推测抗OFR有望成为UC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近几年,研究发现黄芪配伍丹参治疗活动性UC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其治疗机制涉及极少。本研究观察了活动性UC患者黄芪配伍丹参治疗前后血清MDA和SOD的变化,发现UC患者血清MD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黄芪、丹参配伍治疗后,血清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SOD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黄芪配伍丹参治疗UC的有效机制之一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完成的。
   
  中医认为,UC发病过程中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其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活血化淤,祛腐生肌,涩肠止泻。自由基属于中医学的邪毒范畴;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能,降低UC患者血清MDA的水平,升高血清SOD的水平,说明黄芪具有消除炎症反应、清除OFR,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7];丹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清除氧自由基[8]。两者配伍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时间大为缩短,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阳钦.提高炎症性肠病的研究和诊治水平[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3.

  [2] 杨 剑,张咏梅. 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6):600.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胃肠病学,2001,6(1):56.

  [4] 葛 贺,孙 红. 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411.

  [5] 周 婷,林 平,潘 慧,等.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1):1785.

  [6] 郝志明,苌新明,王利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MDA及SOD的变化[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0,9(2):124.

  [7] 柳济成,安昌善,严春花,等.黄芪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2,25(2):97.

  [8] 黄海彬,李 露,黄强华.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清LPO,SOD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3):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3 13:45 , Processed in 0.3883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