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4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学] 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

[复制链接]

2471

主题

2471

帖子

73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8:3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教学方法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 为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现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1  对比中西医诊法,突出中医诊法特色,博采二者之长
   
  中医的诊法是望、闻、问、切;西医的诊法是望、触、叩、听。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中医与西医诊断学的理论完全不同,但同用于诊断疾病,有共同之处,也各有所长与不足。中医望诊与西医望诊比较,中医望诊内容丰富,尤其望舌最具特色,对舌质、舌苔的变化研究详尽,中医望舌对推断邪气的性质、病位的浅深、邪正的盛衰、病势的进退等具有重要意义;西医望舌内容很简单,主要观察伸舌是否居中,舌体活动是否自如等。中医的另一特色是脉诊,内容丰富,历代医家著述颇丰。脉诊可辨别病证的部位、性质、进退及邪正盛衰; 西医主要是数脉搏了解搏动次数的多少,节律是否一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讲究全面地、动态地分析、诊治病证,这是西医所无法涉及的。西医诊病的客观性有其特长,如西医的听诊胜于中医的闻诊,西医的实验室检查更是中医所欠缺。可见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应该突出中医诊法特色,博采二者之长,丰富和发展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

  2  结合临床病例,加深学生理解
   
  单纯地讲诊断理论,学生常感到枯燥无味,学生普遍地对临床病例有浓厚的兴趣,故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病例,用典型的病例阐明深奥的医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真热假寒时,结合临床常见的高热病人,由于高热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常见四肢发凉,热势越高四肢血液循环障碍越重,手足越凉,此即为中医的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若治疗得当,高热得退,气血通达于四肢末端,则四肢反而转温。讲授虚实转变时,常以乙肝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为例,乙肝初期病人呕恶、腹胀、便黄,苔黄腻,脉弦数,多为湿热偏盛,属实证,病情迁延不愈,久则出现食少、乏力、脉弱,伴有湿热表现,则由实证转化为虚实夹杂证;再进一步发展则转为虚证。 讲授肺病辨证时,结合常见的感冒,病人发热,微恶风寒,咽部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属风热表证;过一段时间后,邪气在表不解内传入里,病人出现发热恶热,咳嗽,吐黄稠痰,即为痰热壅肺的里证,即是由表入里。 这样既讲清了证型,又进一步阐明了表里关系。

  3  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化教学
     
  中医诊法的直观性强,缺乏客观指标,语言描绘往往不能准确表达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教师很难用语言形象生动地把各种病证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教学以讲授式的方法,学生听起来似懂非懂,枯燥乏味。中医诊断分析中存在许多抽象难以明了之处,如脉诊、辨证等内容,单纯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诊疗技能。 故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配合幻灯投影片、录像片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及实验等多媒体组合,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人才素质均具有重要作用。  4  循序渐进抓规律,前后呼应抓要点
   
  随课程的讲授进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找规律,前后呼应抓要点。如病性辨证中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证,这些典型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与体征,结合某一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则可辨证为某一脏腑虚证,如气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气虚证;兼有肺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肺气虚证;兼有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脾气虚证等。血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血虚证;兼有肝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肝血虚证等。阴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阴虚证;兼有肺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肺阴虚证;兼有肝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肝阴虚证;兼有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肾阴虚证;兼有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胃阴虚证等。阳虚的典型症状兼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心阳虚证;兼有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脾阳虚证;兼有肾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肾阳虚证;兼有胃功能失调的症状与体征为胃阳虚证等。这样则把所有脏腑虚证都掌握了。

  5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诊断技能
   
  《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熟读其内容不如临证实际操作,强调临床实践在学习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意义。比如什么是血淤证?什么是血虚证?怎样才算是滑脉、弦脉等? 这些仅凭口头上讲,书本上看,很难完全掌握,只有从具体的病人身上观察与切脉,才能体会到,才能记忆牢。所以要鼓励学生早接触临床,多参加临床实践,多接触病人,指导学生正规操作,反复练习。 临床见习要选择常见病为主,如感冒、咳喘、腰腿痛等,针对具体的病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到辨证思维,再到病案书写等全过程,给学生一 一演示, 待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和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他们诊治疾病的过程,发现不当之处及时纠正。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锻炼了四诊、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医德。

  6  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经常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回答,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开拓学生思路,如每节课留下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或与学生展开讨论,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理解,这不但可开拓学生思路,而且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血淤证为临床常见之证,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血淤有关,可以让学生举出与血淤证相关的的疾病,如心脉淤阻的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并分析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这样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医临床诊断借助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渗入到诊法中作为辅助诊断的方法,如从物理方面研究的X光机、CT、MRI等,化学方面的检验技术的应用等,特别重视疾病诊断的客观指标及其理论现代化。而中医诊法的创新也必须借助于这些辅助诊断方法,这就必须对中医诊法与这些辅助诊断方法的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与探讨,将中西医诊法融会贯通,创建既优于中医,又优于西医的中西医结合新诊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9 06:09 , Processed in 7.8131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