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学] 神阙隔物灸合耳压与针刺综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

[复制链接]

2471

主题

2471

帖子

73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2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神阙 隔物灸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是一组包括腹部不适伴慢性或反复出现的腹胀、腹痛、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症候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近年来笔者临床选以排便次数增多、排稀水样便为主要表现的病人作为本综合方法治疗的对象,采用神阙隔物灸合耳压、针刺综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罗马Ⅱ”诊断标准:(1)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不必是连续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有如下3项症状中的2项:①腹部不适或腹痛在排便后缓解;②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③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2)下述症状越多越支持诊断:排便频率异常(每日排便大于3次);粪便性状异常(水样便);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急迫感);黏液便;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

    按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IBS诊治共识意见[1],IBS可分为3型: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而本组病人腹泻型IBS中医辨证为脾虚夹湿型或脾肾两虚型,临床表现:大便稀溏,面色不华,形寒肢冷,唇淡口渴,喜热饮,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无力。

  1.2  一般资料

  本组所收集的26例病例均由内科或其他多家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2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短者7个月,病程最长者20年。多数患者经反复中西药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

  2  治疗方法

  2.1  神阙隔物灸患者仰卧位暴露腹部,在神阙穴上放置约0.1 cm厚生姜片(以针刺数个小孔)或如果患者病程长、腰膝冷凉为著、排便稀水样者可先在神阙中添满细盐再覆以生姜片,在生姜片上固定中国安徽天长市寿民灸具厂生产的单孔灸架,灸架上插入中国安徽天长市寿民灸具厂生产的无烟艾条进行艾灸,灸30 min/次,每日早晚各1次,2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针刺选取天枢穴、中脘、下脘、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左侧的大横和归来穴,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3  耳穴贴压选取单侧耳部穴神门、交感、脾、肾、大肠、肝、心穴,将肤色胶布剪成小方块粘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上,进行按压,嘱患者按压6次/d,按压1~2 min/穴,要求每次按压有酸麻胀痛感,4 d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5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大便次数和性状正常,随访4个月未复发为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和性状接近正常,但偶遇寒凉腹部出现不适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好转;经5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变化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本组26例均坚持治疗5个疗程,痊愈9例,占34.6%;显效10例,占38.5%;好转4例,占15.4%;无效3例,占11.5%。总有效率88.5%。

  4  讨论

    从症状上看,腹泻型IBS属于中医的“泄泻”“腹痛”范畴,其病机责之于脾胃而涉及肝、肾、三焦、大小肠,脾胃虚弱,日久脾肾阳虚,水湿不化,三焦失调,肠道不利而发腹泻。现代医学对IBS发病机理尚不清,目前普遍认为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肠道平滑肌运动失调、肠黏膜吸收与分泌功能障碍而形成的,多年来医家早已证实针刺对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及消化吸收功能具有明显的双向调整作用。笔者所取天枢穴、中脘、下脘、大横、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等穴都是治疗胃肠疾病的经典之穴,故针刺对IBS有良好的疗效。

    神阙穴即为“脐眼”,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2],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同时,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又是肾间动气之处[3],故于脾、胃、肾的关系密切,同时神阙穴为任脉穴,任脉为总督一身之阴脉,故而在神阙穴施艾灸并加入脾胃经的生姜、肾经的盐从而加强了温脾补肾、通阳散寒、渗湿止泻的功能,对腹泻型IBS有疗效。

    耳穴按压法属于耳针的一种,是指用压迫手段刺激耳穴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4]。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分布,并交织成丛,尤其在三角窝处分布尤为丰富,通过这些神经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耳穴,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改善机体各器官的功能状态,便可起到临床治疗作用[5]。因此中药王不留行籽持续贴压耳穴,可持续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降低肠道的易激性,改善了肠道的运动、分泌、吸收功能,从而对腹泻型IBS有疗效。

    针刺、神阙隔物灸、耳压均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腹泻型IBS多为病程较长,病机比较复杂,单用一种方法起效较慢,作用较弱,此三种方法结合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427.

  [2]张仲源.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一)[J].中药外治杂志,2001,10(6):48.

  [3]周 炜.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6,26(12).901.

  [4]张慧兰,仲远明,彭国民,等.耳压加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10):699.

  [5]里相文.耳穴贴压治疗不寐100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2):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9 05:56 , Processed in 0.2105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