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药学] 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及对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复制链接]

2471

主题

2471

帖子

73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2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疗效及对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治疗组)50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曲鬓;对照组先后用川芎嗪和脑复康注射液静滴。结果在显效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在改善偏瘫和失语积分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调节其血浆中βEP含量上,两组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已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βEP含量,使病灶区脑组织得以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 头针 透针β-内啡肽/血液

    随着头皮针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迅速进展,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已被针灸界同仁所公认。笔者根据头穴归经及主治,结合大脑前中动脉血液支配区域及皮层功能定位,选用百会透刺前顶,率谷透刺曲鬓,通电刺激治疗脑梗塞,设治疗组及药物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对其治疗前后血浆中β内啡肽(βEP)含量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b

  1.1  病例选择80例脑梗塞患者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全部经头颅CT证实。男46例,女34例;年龄40~70岁,平均58.5岁;病程5天~2年。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评分,其中轻型(1~13分)44例,普通型(14~26分)31例,重型(27~39分)5例,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故排除了严重合并症,全部病例均在住院条件下观察。

  1.2  分组对照随机配对分为头穴透刺组(治疗组)50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的病程、病情程度、一般情况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b  2.1  头穴透刺组患者坐或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取百会向前透刺1.5寸至前顶穴,病灶侧率谷向前下方透刺1.5寸至曲鬓,不分正负级,接通G-6805治疗机,选用连续波型,强度为1 mA,频率100次/min,留针30 min,1次/d,14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休息2 d,继续第2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行疗效评定。少数病人合并有脑水肿、感染等可酌情脱水降低颅内压,抗炎及支持对症。

  2.2  药物组常规应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14 d为1疗程,第2疗程应用脑复康注射液2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连续14 d,疗程结束后行疗效评定。如病情需要可酌情选用脱水降低颅内压、抗炎及支持对症。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治疗前后评分采用分数折算法分为“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无变化,恶化”6个等级。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略)

    治疗组显效率84%,对照组显效率63.3%,经统计学处理(X2=4.4,P<0.05)有显著意义。表明治疗组在显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3.2.2  主要体征积分比较见表2。表2  两组主要体征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略)

    表2可以看出,对偏瘫的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失语的疗效,仅治疗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头穴透刺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4  测定方法与结果

  4.1  一般资料受试对象与治疗方法及疗程均同临床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40~60岁之间。4.2  检测方法所有受检者取坐或卧位,抽取肘静脉血1.5ml加入预置有30 μl抑肽酶,30 μl EDTA·2Na抗凝剂的试管内,迅速低温离心(4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移入EP管,-20℃保存待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各取样1次,健康受检者只取样1次,以放免法测定其血浆中β-EP含量。放免药盒由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提供,采用上海核福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SN-682型放射免疫r计数器检测,全部程序按药盒说明书进行。

  4.3  结果所得数据全部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表3  治疗前后血浆中β-EP含量的变化(略)

    表3显示,头穴透刺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前其血浆中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分别与正常组比(P<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经治疗后两组均呈下降趋势,头穴透刺组下降更为明显,已接近正常值水平。

  5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头穴透刺对脑梗塞减少伤残率有积极意义;在主症积分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失语中,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势更明显,提示治疗组对失语作用疗效更佳。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通过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3/5部分血液循环。百会透前顶纵跨额顶叶交界处的中线,位于大脑前动脉主干投影区,同时也为皮质运动、感觉区上部的投影区,对改善大脑前动脉血液循环,兴奋皮质运动区、皮质感觉区,治疗偏瘫有重要意义;率谷透曲鬓斜行于颞叶、额叶下部,位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主干和分支颞前、中、后动脉支配区的投影处,同时也为面、手、上肢运动、感觉皮层区,主侧半球的语言皮质区和颞叶部分的投影,刺激此区域对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液循环,治疗上肢及面瘫、舌瘫,尤其是颞叶受累的混合性失语有很好的作用。两组头穴在电流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电场环路,对沟通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液循环,治疗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内囊区的脑梗塞有着取穴少、覆盖面大、疗效佳的特点。
    β-EP属内源性阿片肽的一种,对人体有多种生理作用和病理效应。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缺血时,由于代谢障碍,促使神经细胞膜去极化,释放大量的β-EP,其浓度升高可以抑制ATP代谢,使cAMP生成减少,改变脑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血管原性水肿,加深梗塞灶,使病变严重化[3]。本实验结果表明,脑梗塞时,其血浆中β-EP含量显著升高,头穴透刺后,可使病理性异常升高的β-EP含量降低,且逐步降至正常值水平。因此,头穴透刺可以调节患者血浆中β-EP含量,从而减轻脑水肿,使病灶区脑组织得到修复,恢复其血液供应,这可能是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的重要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6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卢晓欣,林葆城,王成海,等. β-内啡肽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4,10(1):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9 05:50 , Processed in 0.2431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