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教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0:4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学教学担负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责任,它能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完善学生人格,更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

  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与研究能力,训练学生贯通古今的全面思维能力,而且要通过对传统文学的学习领悟中国文学的精髓,增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永新在谈到“人文”时说:“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第一是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第二是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所谓‘文’就是文化和文明;第一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第二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如果说“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那么“人文”重点就在如何去做人;“科学” 如果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就是“道”。

  人文素质,是指人应具备的内在品质和人生的定位、在学识上的积累、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关于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精神以及个人能力,包括人的理智、能力、情感和意志这几个内在因素。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是完美人格的体现。人文素质包括了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中人文精神是指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和思维品质,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转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人生观等的过程,是引导人们求善、求真、求美的精神教育过程。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人的知识、情感和意识等全面健康地发展,并为生存竞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文素质是后天形成的,它一方面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知识、情感、思想的接受、理解程度,以及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即教育者有意识地渗透、提醒或根据教学实际有计划实施教育。在目前大学中文教学中,古代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代文学包含着历代文人的宇宙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格理想以及对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具有无穷无尽的知识、思想、艺术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民族精神淡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科技高速发展、商品大潮不断更新人们视野的今天,一些大学生民族意识淡化。对中国文明史缺乏了解,对传统文化没兴趣,很多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目前的大学校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极其崇尚洋节日,对西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的认同与参与程度远远胜过中国的节日。

  2、理想信念模糊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文化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成才愿望强烈。当前,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并不断地为之奋斗,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他们的思想。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切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因受挫而颓唐;还有一些学生理想天天有,行动迟迟无,毕业时追悔莫及;还有部分人,把混张文凭、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作为上大学的目标,他们把经济尺度作为指引其人生的重要航标;更有小部分人理想信念模糊,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混日子。

  3、心理素质欠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人生理想;其次要有客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对社会和他人有理性的认识;第三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第四要有完整健康的人格特征,即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要完美统一、平衡、协调地发展。而当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问题。如思想极端,自私狭隘;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因追求个性自由而导致趣味低下、思想和行为不文明;意志力薄弱,精神脆弱;极端自傲或自卑。这些现象都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结果,实在令人担忧。好在作为准人才的大学生,还有极大地打造空间,而古代文学教学承载着诸多的人文因素,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人文因素培养学生势在必行。

  三、古代文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

  1、古代文学教学能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而古代文学正是其重要的文化阵地。古代文学作品是经过几千年的淘洗保留下来的,是历代作家人生信念、人文情怀的艺术外化。在文学的鉴赏中,可以带领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楚辞》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了屈原为实现“明君”、“贤臣”、“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孟子·滕文公下》激荡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孟子·告子下》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告诫人们要担负国家民族的重任,成就大业,必先磨练意志,锻炼心境。这里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奔放豪迈的青春歌唱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强大信心表白,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国悯人的情怀,更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会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涤荡和升华。这些优秀的作家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是激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楷模,他们的作品具有无穷无尽的感染力量。

  2、古代文学的课堂是完善人格的理想家园

  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人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人生体验的缩影。无论社会怎样进步、科学如何发达,人生的哲理亘古不变,人生的处境也不外乎顺境、逆境、绝境。古人和今人都在探寻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古代文学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着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老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人文因素,以文布道,因道释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性格刚直触及李陵事件,又因之遭遇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述说自己遭受腐刑后“忽忽如狂”的悲愤心情和为完成一项伟大事业而忍辱含垢、发愤图强的精神,以及他峻洁、刚直的人格力量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北宋文学家苏轼一生逆境却独创豪放词派,历尽坎坷却笑对人生。苏轼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给后人创造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苏轼以“外儒内佛”的形式统一了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使他保持了做人的气节,成就了他虚静高洁的心灵和淡泊超逸的人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一个士大夫身处逆境时疏放与洒脱的人生境界与哲理人生。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当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时,他们也就能建立起健康的道德感与审美感,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3、古代文学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尔基曾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作家在审视生活中美的同时,还致力于创造文学作品的美,以提高受众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绵延五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老的文学经典中体味心灵的颤动,在灵动的文学气象中追寻审美的永恒。诗经、楚辞的拙朴与浪漫,诸子百家的睿智、磅礴,汉赋的铺张扬厉,魏晋的自然风骨,唐诗的恢宏典丽,宋词的婉约奔放……我们在品味其语言音韵、领略形象意境、感悟情感境界时,更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庄子的《逍遥游》展示的是一个消除物我界限、无所依待、优游自在的精神境界。现实中没有这样一种境界,它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在于它能给人一种精神的休憩与自由。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及玄妙的哲理因结尾的“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美好祝愿而使这首诗臻于天人合一的深邃境界,具有憾人心弦的永恒魅力。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作者一起去体会 “大江东去”的奔腾豪壮,我们可以同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之歌。 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利息一点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则显示出坚贞不渝爱情的巨大感染力。学生们在欣赏同时,心灵的世界得以净化,生命的活力得以激发、文学的品味得以提升,使审美教育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艺术效果。

  古代文学教学担当着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的激发与挖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因此古代文学老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旭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年8月。

  [2] 叶朗.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化作用[N]人民日报,1997年4月18日。

  [3]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

  [4]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9 07:59 , Processed in 0.2403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