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相关] 交互式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尝试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3: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交互式模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层面上入手,着重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猜词悟意的能力、深层次理解句子的能力以及判断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交互式模式;词汇的理解;单句的理解;篇章的理解

  一、交互式模式

  在阅读过程中,Top-down(自上而下)和bottom-up(自下至上)已经成为了最普遍的两种理解模式。这两种模式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前一种模式强调较高层次的理解(篇章的理解)对较低层次的理解(词汇和单句的理解)所产生的影响;后一种模式则认为阅读的理解过程是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线性推进过程(即词汇→单句→篇章)。这两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前者过于强调了对整体篇章的理解而忽略了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后者又过分注重了词汇和句子的精确性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把握和理解。交互式模式是在平衡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既强调词汇和单句理解对篇章理解的影响,又注重篇章理解对词汇和单句理解的作用的一种理解模式。即从对英语词汇和单句的理解,到对篇章的初步把握;又以对篇章的初步把握为基础,回过头来再作具体分析,对词汇、语法、修辞等作仔细揣摩、研习,从而进一步把握整篇的主旨和大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兼顾了词汇、单句和篇章等不同层次的理解,既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又分析了词汇和单句在篇章和语境中的确切含义,从而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二、交互式模式与新《课程标准》和高考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其中“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六级),“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八级),“能通过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六级),“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七级)等,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对词汇和语篇进行理解的过程,又是对句子进行分析和解码的过程;既是对语篇提供的信息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发掘阅读材料内涵和正确使用阅读策略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近年来的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和试题也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导向。从近年的高考阅读文章的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不难看出有以下一些特点:1.文章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难度呈现一定梯度。2.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难句和长句等复杂句逐年增多。学生需要借助语法,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才能理清关系和获取所需的信息,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3.根据语境推测生词意义和对代词指代意义的考查题增多。学生必须通过对语篇上下文的理解,才能揣摩出这些词汇在文章中的确切意思。

  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交互式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高考的要求,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交互式模式,从词汇、单句和篇章这三个不同层面的理解入手,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词汇的理解

  1.培养学生词汇积累尤其是通过不断阅读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习惯。词汇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对词汇的理解,尤其是对关键词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句子的理解。词汇量越大,在阅读中遇到的生词障碍越少,对句子以至篇章的理解就越容易,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2.要求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加强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把握词汇的确切含义的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熟词生义或生词时不要急于查词典,而要善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情景推测出该词的含义。其实这一点在Lesson57 On reading(Unit15 SEFCB III)课文中已经提到过,而且课文中就有典型的例子说明如何根据语境猜测cardigan一词的含义。在2004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统测英语试卷阅读理解B篇中,有两道题目涉及了对词汇的理解。其中一个是学生熟悉的单词line,另一个是学生不熟悉的单词deploy。在分析该篇阅读材料时,我让学生去揣摩文章的语气。GM(General Motors)(通用公司)在反击比尔.盖茨时所列举的6大性能表面上看指的是汽车,实质上是数落电脑的种种缺陷。性能2中的句子Every time they repainted the lines in the road, you would have to buy a new car.其实是说微软(Microsoft)每次在更新操作系统时,用户都不得不更新电脑。所以句中的划线部分the lines in the road就是指电脑的操作系统(the operating system)。至于性能5中的句子The air bag system would ask “Are you sure?” before deploying.实际是指电脑在执行任务前常常会出现下列对话框“Are you sure?”提醒操作者确定是否要进行以下操作。而在突发车祸中汽车气囊是自动打开的,根本不可能征求司机的意见。通用公司用极具讽刺的手法来说明汽车和电脑之间截然不同的性能差异,使论据既幽默又有说服力。如果把握了文章的这层含义,那么对deploy一词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应该是“有效运作 (work effectively)”。不少学生听了我的分析和说明,对这种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实在处理阅读材料中的许多生词时,我们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记忆词汇,并掌握其确切含义。这样的效果远比单纯地背单词要好得多。除了一些实词,对某些代词(如it, they等)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的理解也必须通过上下文来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些代词,理解它们在文中的确切含义。

  3.遇到有些无法根据语境猜测的生词,鼓励学生查阅双解词典,或者直接给出其英文解释。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阅读结束后再查词典可能效果更佳。一方面不影响阅读速度,另一方面又掌握了词汇的确切含义,巩固和扩大了词汇量。

  单句的理解

  1.培养学生对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长句的理解能力是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材料中都出现了一些长句,如2001年D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中各有一个30个单词和50个单词的长句,2003年阅读理解材料中至少有10个词数在30个以上的长句,2002年D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更是有一个由65个单词组成的长句。一些考生由于对这些长句的结构不会分析,直接影响到对其意思的理解,而最终影响对整个篇章的理解。也有一些考生只看句子的表面意思,或者把句子从文章中剥离出来孤立地分析,而忽略了其在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没有去理解和揣摩作者的思想和意图,结果往往理解不够到位,或者不够深入。对于上述情况,我做了如下尝试。在阅读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找出其中相对较长较复杂的句子。在篇章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句子的结构采用脱帽的方式进行分析。首先找出句子中最基本的成份以确定其句子结构(属于5个基本句型结构中的哪一个),然后对添加成份(如定语、状语、同位语、插入语等)逐一进行分析。一些长句在被“肢解”了之后,其“骨架”逐渐成型,“脉络”也清晰起来,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2003年A篇第二段是这样一个长句:Coming in a close second---is Easter Island, which lies1, 260 miles east of its nearest neighbor, Pitcairn Island, and 2,300 miles west of South America.在分析该句时,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倒装句。它的基本结构是Easter Island is coming in a close second.(主谓结构),中间有一个插入语and often wrongly mentioned as the most distant land。之所以采用倒装手法是因为后面跟着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lies 1,260 miles east of its nearest neighbor, Pitcairn Island, and 2,300 miles west of South America.而且该从句中Pitcairn Island又充当its nearest neighbor的同位语。经过这样的拆解分析,该句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句子结构,尤其是长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但扫除了阅读文章中句子的障碍,而且对基本的句法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的解题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深层理解句子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包括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而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又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于一些有深层含义的句子,我引导学生在详细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去仔细体会某些句子的隐含意思,从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分析人物性格。比如在教The merchant of Venice(Unit11 SEFCBIII)时,我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分析人物性格。文中Portia有这样一句台词:We can not change a law. If one law is changed, then people will later want to change other laws.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在为Shylock说话,实际上是把Shylock的退路给堵死了,而Shylock居然为此而欢呼。从中既反映出 Portia的睿智,也暴露出Shylock的愚蠢,同时对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文中Antonio有这样一句台词:If Shylock cuts deep enough, I’ll pay him back with all my heart.此句是一语双关:表层意思是“我将用我的整颗心脏来偿还他(的贷款)。”另一层意思是“我是心甘情愿(用我的生命)来偿还他(的贷款的,因为我是为朋友而死的)。”从中体现出Antonio舍己为人的品质,从一个侧面也表现了Shylock的残忍。

  篇章的理解

  篇章的理解是阅读理解中最高层次的理解。它要求在了解语篇体裁、分析语篇结构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学会分析语篇结构对找准获取语言信息的切入点、从关键词中整合出语篇内容、主旨、作者意图等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不同的语篇体裁又有不同的语篇结构和特点。了解体裁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特定语篇的含义,把握语篇的整体内容。如议论文的首句通常是语篇的主旨,而传记类的文章往往以时间作为主线。针对上述情况,我做了以下尝试:

  1.在高三课文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把所有的课文根据不同的体裁归类,然后对相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不同体裁文章的语篇结构特点。

  2.在分析和讲解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时,我摈弃了逐字逐句分析和翻译的做法,让学生在通读材料的过程中确定文章的体裁,把握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材料中的一些长句和难句,最后再根据语境猜测某些生词的含义。也就是说从篇章的理解到句子的理解再到词汇的理解。充分体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言特点。

  3.对某些阅读材料,还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的补充。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有助于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课文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对与课文有关背景知识的补充实际上就是通过网络对阅读材料展开外延性挖掘。比如在教Roots(Unit14 SEFCB III)和My teacher(Unit17 SEFCB III)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阅读。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后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则渗透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文章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扩充。如2001年阅读理解B篇,在对一种新兴旅游项目的介绍过程中,传递了北极地区的民俗文化;D篇在描述英语的起源和法语对英语的影响时,蕴含了文化的世界性这一重要特征,突出了语言在传播文化时的媒介作用。学生只有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把握英语的实质,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词汇的理解、单句的理解和篇章的理解是三个不同层面上的理解。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词汇的理解,尤其是关键词汇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相关句子乃至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同时,对篇章的理解又能帮助对句子和词汇的理解,通过语境把握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词汇的特定含义。这正是交互式理解模式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当然,这种模式不是没有变化的。对于语言技能欠缺的学生,可以侧重Top-down模式,通过篇章的理解来弥补词汇和语法的不足;对于语言技能强的学生,应该侧重Bottom-up模式,以鼓励他们自觉辨析和理解词汇而更好地理解篇章的能力。笔者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从检验结果来看,以上尝试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高三复习阶段,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该只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和方法,按照《课程标准》和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要求,科学地运用交互式理解模式,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层面上着重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猜词悟意的能力、深层次理解句子的能力以及判断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篇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2002年

  2、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9期。

  3、董亚平“高中英话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启示”《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

  4、梅广稳“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原则摭谈”《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年第7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2 07:32 , Processed in 0.0941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